獨/醫師打工上班成真?政府討論租稅減免穩軍心 研議明年上路

急診室過度擁擠一直是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據急診醫學會統計,截至今年5月已有60多名急診醫師離開現職,衛福部6月與醫界、健保署、勞動部、賦稅署討論醫師租稅減免的可行性。本報資料照片

準衛福部長石崇良上任有諸多問題需要面對,首要解決急診壅塞及醫護人力大逃走困境。今年6月11日,衛福部就曾邀集健保署、醫界代表、勞動部及財政部賦稅署針對醫師租稅減免進行討論,會後達成共識,醫院醫師加班費適用免稅,免稅範圍以每個月工時50%爲上限,明年報稅時即可適用,但茲事體大,仍待賦稅署最後確認。

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志鴻日前在臺北榮總舉辦的「院長永續講堂」中提及,根據急診醫學會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止,已有60多名急診醫師離開職場,政府爲了解決醫師的出走潮,討論了很多方案,搶救醫師人力。

提出方案之一,公立醫療機構、衛生機關醫事人員與其他機關(師級或具證照人員)的專業加級,各級政府衛生機關醫事人員,醫師部份簡任10至13職等加給41110元,公立醫院加級37000元,其他級等及非醫師專業技術人員,都有兩萬到三萬的不同專業加級。陳志鴻呼籲,公立醫療院所應該要編足專業加級的經費,且回溯到今年一月,以照顧第一線醫事人員。

另外,日前醫界也提出減稅的可行性,兩個月前衛福部邀集相關部會進行討論,會後達成共識,醫師加班費適用免稅、每個月工時50%爲上限,希望明年報稅季上路。

不過,執行細節還待跨部會討論,由賦稅署最後確認。爲了加班費計算,醫事機構也得紀錄每個人的工時並留存,以免逃漏稅。這意思就是要醫師們得打卡上班算工時,雖然醫界高度期待租稅減免政策,但也擔心如何落實。

一名院長私下認爲,工時怎麼算是件複雜麻煩的事,難度很高,尤其這跟稅收有關,賦稅署真的有可能同意嗎?這名院長也表示,若政府願意落實,那醫界會很感謝,但目前該院仍以開發AI工具協助醫事人員減輕工作量,改善工作環境爲優先,也比較務實。

不過,一直支持租稅減免的臺大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日前指出,以他自己爲例,薪水還沒拿到就先被扣40%的稅,相較於開業醫扣除執行業務所得,大概只會被扣10%的稅,當醫院的醫師們看到開業的學長弟,光稅額就差距這麼多,就會有出走的想法,希望政府在制度上可以改變,幫醫院留人才。

剛上任的臺大醫院院長餘忠仁也認爲,雖然薪水高低可能不是跳槽的唯一原因,但開業醫與醫院醫師的稅率差距很大,一定有改善空間;至於要醫師打卡確認工時是否可行?目前確實有少數醫院的醫師開始打卡,但只要政府的政策確定,醫院一定配合,並設計符合人性及友善的打卡方式,屆時不想打卡的醫師應該也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