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美關稅衝擊工具機恐遇「淘汰戰」! 大廠老董:40年來最慘烈

有70年曆史的大型工具機廠臺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上午形容,這是他在這個產業40多年來看過處境最慘烈的一次。記者黃寅/攝影

美國對臺對等關稅20%,對工具機產業是一大沖擊。有70年曆史的大型工具機廠臺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形容,這是他在產業40多年來處境最慘烈的一次,免不了會是一次「淘汰戰」。

他說,業界除了「無薪假一大堆」下個月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展就也有大型廠家爲了省下一次千萬元花費而不去參展,處境十分險峻。

對於經濟部鼓勵臺廠赴美投資佈局,他說,這兩年工具機產業景氣不佳,大家的財務結構沒那麼好,而且美國早有中低階工具機廠,日本前五大的工具機廠也早在20、30年前就在美國設廠,美國也不會歡迎臺灣工具機產業前往,時機已經晚了。

黃明和說,工具機產業面臨3大沖擊,一是新臺幣升值,二是關稅不確定性使客戶不下單,三是國內自行車、汽車中下游零組件廠也因生意受衝擊而縮手不下單。

他說,工具機是交期長的產業,臺幣四、五月間莫名其妙的由美元兌臺幣32元升到29元,他們去年、上半年談的訂單遇到此時交貨,馬上面臨虧損,1千萬美元要損失3千萬元新臺幣。加上因關稅不確定,客戶觀望不下單,以及國內市場也縮手,等於是遭受三重打擊,所有的不利因素都集中在一起。

至於衝擊下工具機產業是否會斷鏈?他說,一些中下游規模較小的協力廠原本就有缺工和二代不接班等問題,現又遇到關稅衝擊,真有可能會斷鏈,到時只能由原先的發包改爲收回自己做。

臺中精機以整機輸出爲主,是國內工具機的領導廠商。黃明和說,因爲感受到這兩、三年不景氣,環境有變化,公司因此先前已啓動轉型,切入半導體零組件、低軌衛星、航太、軍工產業,獲致不錯成果,去年可算是營運谷底,今年比去年已有兩成的成長。

他認爲,開發新產品和新市場爲企業轉型和加值是不可避免的挑戰,但這一波衝擊,大型企業有能力改變,中小型企業就不那麼容易。至於政府的協助只能救急不救窮,例如給補貼、不抽銀根等,都僅是短期效用,長期而言仍必須企業自己面對,靠自己活下去。

黃明和說,臺中精機下個月仍赴德國漢諾威參加工業展,一次花費要上千萬元,但已有同業爲了省錢而不去參展,目的是爲了保住現金,以因應變局。

臺中精機設有業界最先進的自動化無人工廠。記者黃寅/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