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面子工程”,需警鐘常敲

原標題:杜絕“面子工程”,需警鐘常敲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其中,在總體要求部分明確提出,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盡力而爲、量力而行,不搞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何爲“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它指的是一些領導幹部爲了所謂的“面子”“形象”,標新立異,好大喜功,花費甚至浪費大量公共資金在一些非必要非急需的項目上。“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背後往往隱藏着作風不實、責任缺失、腐敗滋生等問題。就城市更新行動來說,政策指向是改善人居環境,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有限的資金當聚焦民生急需領域,如果用來“造景”“作秀”,那就顯然違背了政策精神,也辜負了羣衆期待。

着重強調不搞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絕不是無的放矢。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罔顧本地發展實際,盲目追求“短平快”。從修建一些大而無當的“地標建築”,到費盡心機打造所謂“調研專線”,再到武斷專橫地強令“統一招牌”……這些屢屢被中央通報查處的典型案例,無不折射出一些領導幹部的畸形政績觀。

“面子工程”危害不容小覷。最直接的影響,是會造成公共資金的浪費。西南一個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年財政收入不足10個億,但時任縣委書記好大喜功,盲目舉債2億元建樓,最終陷入停擺,“面子工程”淪爲“爛尾工程”。相關責任人雖受到紀法懲處,但這些項目留下的鉅額債務,成爲了地方發展的沉重負擔。

“面子工程”是形式主義的典型表現之一,而形式主義是作風頑疾。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堅決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指出“要實事求是、步步爲營、穩紮穩打,一定不要有標新立異、好大喜功、‘放衛星’、作秀出彩的思想”“堅持打基礎利長遠,不搞急功近利、竭澤而漁、勞民傷財”。這是對廣大領導幹部的殷殷囑託和諄諄告誡。

杜絕“面子工程”,需警鐘常敲。前不久,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會同中央紀委辦公廳,通報了3起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典型問題,其中,內蒙古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在政務服務中大搞“面子工程”,背離實際需求,搭車建設數字液晶屏、全綵屏等,片面追求軟硬件設施高端大氣,鋪張浪費,華而不實。查處和通報這些案例,就是一種鮮明的警示教育,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埋頭苦幹、不務虛功。

查糾“面子工程”的警鐘常敲,如同一劑清醒劑和預防針。那些在羣衆眼皮底下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人,看似給自己臉上貼金,實則在羣衆心裡招罵。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只想顯績,不想潛績,只考慮一己私利,不顧及公共利益,這種急功近利、作風漂浮的領導幹部,最終只會讓自己徹底丟了面子。

常言道:“刷金的菩薩不禁擦”“吹飽的氣球怕針扎”。當前,全黨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這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我們加強作風建設、查糾“面子工程”的切入點和突破點。從思想深處摒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才能真正把好事辦好,贏得羣衆的信任和擁護。(光明網評論員)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