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碟事件敲警鐘:親子教育不能只做 “表面功夫”

11年前,一部綜藝《爸爸去哪兒》爆火。

身爲跳水運動員田亮的女兒,森碟在節目中的表現,深受大量網友的喜愛。

甜美的長相以及出衆的運動能力,也被大家稱爲“風一樣的女子”。

如今11年過去,森碟早已長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就在大家感嘆“女大十八變”的時候,一些眼尖的網友,發現森碟的下巴有明顯的後縮問題。

隨後,該網友在田亮發佈的視頻下,評論稱“建議關心一下森碟”。

在曬出的截圖中,網友表示:森碟下巴後縮好嚴重,看評論說已經錯過了最佳矯正期,父母爲什麼不管管。

下巴後縮,其實是一種常見的頜面部發育問題,輕則影響顏值,嚴重則對口腔和心理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

此話一出,評論區迅速開始熱鬧起來。

一場關於“田亮夫婦把女兒養得很差”的討論,也迅速登上熱搜。

早在4月份的時候,就曾有網友提醒田亮夫妻,女兒森碟的下顎有問題,但卻一直被忽略。

直到近日被全網聲討,才着急忙慌的帶女兒去檢查。

而下巴後縮,最好的矯正年齡是8-12歲。

而 16 歲的森碟已錯過最佳時機,質疑田亮夫婦爲何長期忽視。

此言論一出,迅速在網絡發酵,相關話題登上熱搜。

回顧過往,這並非田亮夫婦首次因森碟遭受質疑。

從給森碟改名一事便初現端倪,原本名爲田欣怡的她,因葉一茜要與兒子田宸羽名字相呼應,被改爲田雨橙。

名字雖只是一個符號,但這一行爲背後或許隱含着父母在子女間平衡上的某種傾向。

在家庭關係的處理上,葉一茜的一些言行更是引發爭議。

在節目中,她直言森碟對弟弟充滿敵意,“眼神裡都透出恨意”,還將女兒視爲假想敵。

說出 “大家都是女人,我知道你在耍什麼心機” 之類的話語,讓網友深感其對女兒的不公。

在姐弟矛盾場景中,弟弟假摔便能立刻引來家人安慰,森碟卻常被不分青紅皁白地指責,家庭關係中的天平似乎明顯傾斜。

森碟的成長經歷中,受傷事件也凸顯出父母關注的缺失。

她小時候打網球手腕骨裂,父母起初未予重視,爸爸一句 “你至於嗎” 便將女兒的疼痛忽視,直至二次受傷纔去就醫。

而在森碟 15 歲體重 90 多斤時,葉一茜卻要求她減肥,對比之下,對女兒外貌形象的關注重點顯得本末倒置。

田亮夫婦雖發表聲明反駁外界說法,稱是被斷章取義,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爭議事件反映出家庭養育過程中的諸多問題。

親子教育絕非易事,它需要父母全身心投入心血與精力。

在這個過程中,尊重是基石。孩子是獨立個體,有自己的喜好、顏面和感受。

父母應摒棄傳統的家長權威觀念,放下身段,像朋友般與孩子相處,耐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給予理解與支持。

在孩子成長的關鍵階段,如身體發育時期,父母更需密切關注。

外貌上的問題或許會影響孩子的自信與心理健康,不能因爲經濟條件優越就忽視這些細節。

對於子女間的關係,應秉持公平公正原則,不偏袒任何一方,引導他們建立良好的手足情誼。

同時,在孩子追求興趣愛好時,要給予鼓勵與保障,而非在受傷後冷漠對待。

森碟的事件爲衆多家庭敲響警鐘,無論是明星家庭還是普通家庭,在親子教育的道路上都需要不斷學習、反思與成長,確保孩子在充滿愛與尊重的環境中茁壯成長,讓孩子的身心發展都能得到正確的引導與呵護,避免因父母的疏忽或不當行爲給孩子的成長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