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高雄青梅大豐收!產量暴增5成全國第一
高雄市農業局表示,豐收的青梅吸引全國加工廠進場收購,製作多樣梅子產品,包括蜜餞、梅粉、梅汁、梅醋、梅醬與梅精,並已上架連鎖通路與電商平臺。(高雄市農業局提供/林雅惠高雄傳真)
今年臺風接連侵襲,全臺多數農作物受創,但高雄山區青梅卻因雨水充沛、氣候條件佳,意外迎來近年少見的豐收景象;高雄市農業局統計,2025年青梅收穫面積達1379公頃,總產量約9149公噸,較2024年大增56.7%,不僅穩居全國第一,更佔全臺近一半產量。
根據農業局資料顯示,青梅主要分佈在高雄甲仙、桃源、那瑪夏與六龜等山區,其中桃源區爲最大產區,面積811公頃、產量達5327公噸,佔全市58.2%;六龜區240公頃、產量1685公噸,佔18.4%;那瑪夏178公頃、產量1144公噸,佔12.5%;甲仙則有147公頃、產量990公噸,佔10.8%。
農業局指出,今年青梅果實碩大、品質優良,自3月底起陸續採收,批發均價每公斤約45元,產銷表現亮眼,高雄同時也是全臺有機青梅重鎮,有機驗證面積近500公頃,規模全國居冠。
「今年臺風多,很多農作物被打壞,但我們的梅子反而長得漂亮,果實大、價錢也好,算是老天爺的補償。」來自桃源的果農林先生笑說,今年梅園收成比去年多了快一半,讓農民在災後仍見到希望。
豐收的青梅吸引全國加工廠進場收購,製成梅精、梅醬、梅汁、梅醋、梅粉與蜜餞等多樣產品,並透過連鎖通路及電商平臺上架銷售;農業局強調,青梅不僅是高雄山區的特色農產,也展現地方在極端氣候下的韌性。
市府除持續輔導農民加工升級,也推動結合文創與觀光的梅子體驗遊程,包括採果、手作梅醋與釀製體驗,並串聯原民部落餐飲與節慶活動,讓青梅產業展現更多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