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消費者協會2025年第二號消費警示 網絡消費需謹慎
隨着網絡消費普及,以直播帶貨、線上團購等爲代表的新業態快速發展,方便購物的同時,各類新型消費陷阱時有發生。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東營市消費者協會圍繞2025年度“共築滿意消費”消費維權年主題,結合當前網絡消費熱點,發佈消費警示,提醒廣大消費者理性消費、謹慎購物、防範風險。
商鋪選擇要正規
線上網購時,建議消費者優先選擇信譽高、資質全的正規平臺上信譽度較高的賣家,如品牌官方旗艦店或平臺認證的自營店鋪,查驗店鋪公示的營業執照等資質。對於部分商家“低價清倉”“工廠直銷”類銷售宣傳或“某品牌同款”“正品代購”等模糊描述,廣大消費者要注意辨別,防止購買到假貨或“三無”產品。
購物規則要細讀
商家線上促銷力度大、手段繁多,消費者應理性看待各類促銷打折活動,注重商品質量,詳細瞭解活動規則、使用期限、售後渠道、退換貨約定等信息。警惕滿減套路,下單前應仔細計算實際所需支付的金額,避免盲目消費。理性購買盲盒類商品,避免過度消費。
個人信息要當心
在網絡交易過程中,消費者要謹慎處理個人信息,不要隨意將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等敏感信息向商家和不可信的第三方提供。網絡交易要確保使用平臺提供的官方支付渠道進行支付,不私下交易或點擊不明鏈接進行支付,注意覈對付款金額和收款方,避免因支付錯誤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購物憑據要留存
爲後期維權需要,消費者應在購物過程中注意蒐集保存商品頁面截圖、聊天記錄、支付憑證等證據。對直播帶貨、短視頻推廣的商品,錄屏保存宣傳內容、商品及訂單詳情。社區團購要留存聊天記錄和訂單詳情。
東營市消費者協會提醒:消費者網購時如遇消費糾紛,要第一時間與商家聯繫協商,不能協商解決的,可先通過電商平臺投訴維權,仍無法解決,可以向行業主管部門反映或撥打投訴熱線,如果涉及金額較大、情節嚴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大衆新聞記者 杜美萱 通訊員 劉新東 韓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