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與華府持續談判 東協經長會議美貿易代表露口風
美國貿易代表葛裡24日在吉隆坡出席東協10國經長會議。(美聯社)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24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東南亞國協(ASEAN)10國經濟部長會議時表示,華府預計未來幾個月內與一些東南亞國家達成貿易協議。
綜合路透社、彭博社報導,葛里爾(Jamieson Greer)24日在東協10國經長會議開始時發表談話。他說,與相關國家的加徵關稅談判進展順利,「川普總統與我都因爲我們共同達成這些協議所付出的心力感到自豪,部分協議會在幾個月甚至幾個星期之內拍板」。
東協國家經濟型態依賴出口,川普政府揮舞對等關稅大刀,東協各國對於經濟衝擊極其擔憂。這個區域多數國家面臨19%或20%的稅率,寮國、緬甸則高達40%,新加坡10%。多國仍持續與華府談判中,細節尚未敲定。
葛里爾說:「我們相信雙方在許多領域利益一致,可以一同努力以實現共同目標,亦即爲全球貿易體系帶來互惠與平衡。」
印尼、越南已與華府談成新的貿易協議,並在談判過程成功壓低稅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估計,越南可能是東協國家之中因對等關稅受創最嚴重的經濟體,越南是全球第六大對美出口國,可能因貨品輸美20%關稅損失高達250億美元。7月達成初步協議後,越南希望美方在更廣泛的貿易談判過程重新考慮有關海鮮輸入美國的決定。
葛里爾此行是華府8月宣佈對等關稅生效以來東協與美國雙方高層首次會晤。在此之前,東協國家爲了關稅議題多數各自與華府單獨談判。考量半導體等行業面臨加徵高額關稅的風險,東協可能被迫統一陣線。半導體在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經濟體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美國總統川普今年8月表示,他計劃對半導體徵收關稅,稅率可能是100%,但在美國生產或已承諾在美生產的企業不在此列。
東南亞在關稅生效後表現出乎意外良好,經濟學家因而上修預期,生產活動、出口、各國國內經濟區動力共同推動東協多數國家成長。不過,主辦本次東協經長會議的馬來西亞,8月對全球整體出口均有成長,但對美國出口額降了17%。部分企業此前因爲把生產基地從中國移往東南亞國家,在川普新關稅生效前趕緊發貨,營業額因而大增。關稅8月生效後,如此榮景恐將翻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