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甩法院裁決 美貿易代表:談判繼續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日表示,就美國此次判決及另外頒佈的命令而言,目前美國政府仍可對各國來課徵對等關稅,談判團隊將持續密切關注後續發展。(劉宗龍攝)
美國上訴法院日前裁定川普的關稅措施部分逾越權限,但貿易代表葛里爾8月31日堅稱與外國「持續合作」,不會因司法問題暫停談判。美媒解讀,雖短期政策仍有效,但川普堅持上訴至最高院,新一輪辯論恐拖延至2026年,爲全球貿易投下新一層不確定性陰影。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日表示,就美國此次判決及另外頒佈的命令而言,目前美國政府仍可對各國來課徵對等關稅,談判團隊將持續密切關注後續發展,繼續爲產業爭取更好更合理的稅率。
葛里爾接受《福斯新聞》專訪時表示,美國與貿易伙伴「持續密切合作」,協議進程不會因司法裁決而中斷。他同時透露,他在8月30日上午仍繼續與他國貿易部長對話,即使法院限制總統徵收新關稅的權限,行政部門仍有替代方案。
聯邦上訴法院8月29日以7比4表決認定,總統雖有權應對國家緊急狀態,但國會並未明確授權其單方面徵收關稅或類似措施的權利。相關裁決暫時涉及川普2月對中國、加拿大及墨西哥的關稅,以及4月宣佈的對等關稅措施。不過法院允許現行政策持續至10月14日,以待上訴。
川普在裁決出爐當天,便誓言將案件上訴至最高法院。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則表示,政府對最高法院保守派,可能以6比3支持關稅政策抱持着樂觀態度。
同時,川普也在社羣平臺上強硬表態,於8月31日深夜發文稱,關稅帶來的「數兆美元」收入是推動美國經濟的關鍵,「如果激進左派法院終止關稅,幾乎所有投資都將立即撤回,美國會淪爲第三世界國家」。
分析認爲,川普政府並非毫無準備,而是持續研擬現行政策的替代方案。若外國誤以爲透過司法裁決便能迴避高關稅,恐會遭遇意外後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經濟學者李浦斯基(Josh Lipsky)便舉例,川普可改爲援引《貿易法》338條,該條款授權總統對「對美國採取歧視貿易措施的國家」課徵50%進口關稅。
《華爾街日報》指出,最高法院曾處理超過20宗來自白宮的上訴,結果多爲駁回下級法院判決,允許繼續推行爭議政策。按現行程序,白宮需在10月中旬前上訴,若上訴獲最高法院受理,最快亦要至2026年春季纔可能舉行辯論,最終裁決則須等待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