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遠超跌倒隔週過世 醫喊注意3反應:恐延遲性腦出血
丁遠超傳出在上週在浴室跌倒,於25日離世,享壽68歲。(圖/中時資料照)
總統府前發言人丁遠超上週在浴室意外滑倒,出現頭痛不適,送醫後昏迷指數加重,於昨(25)日上午離世,享年68歲。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張舜欽表示,跌倒時若撞擊到頭部,要注意恐有延遲性硬腦膜下出血問題,患者可能剛開始都好好的,隔幾天出現類似失智譫妄表現,胡言亂語,或意識模糊、噁心、暈眩,此時要快送醫,否則恐危及性命。
丁遠超多年前得過攝護腺癌,經治療穩定,後又傳出病情復發。丁遠超上週不慎在浴室跌到,之後出現頭痛,上週四(20日)送到馬偕醫院,然而昏迷指數持續降低,又有腦出血情況,於昨天不幸離世。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張舜欽接受《中時新聞網》採訪時表示,長者跌倒大致可分爲內在與外在因素,內在因素指的是長者本身疾病或使用降血壓、攝護腺或控制心跳藥物,致使他們有姿勢性低血壓問題,站起來就覺得頭暈、容易跌倒,外在因素可能有居家環境夜間照明不佳等,需釐清問題進行改善。
張舜欽表示,跌倒時若有撞到頭部,即使當下沒什麼異狀,也要留心之後幾天患者反應,以防有延遲性硬腦膜下出血的情形。
張舜欽解釋,腦膜外有一層硬腦膜,若是硬腦膜下出血者,一開始可能不會有症狀,但過了幾天後,隨着出血量增加,影響到語言、情緒等區域,患者可能出現類似失智譫妄表現,可能把太太認成女兒、答非所問,甚至是有意識模糊、噁心、暈眩等情況,此時都要趕快送醫,否則可能有生命危險。
衛福部在官網指出,老人最常發生跌傷地點,依序是住處內爲傢俱旁、浴室或廁所,在住處以外爲路邊或有高度或坡度的地面,而服用多種藥物者,若出現頭暈、肌力減弱、步履不穩等狀況,需要與 醫師討論以降低跌倒風險。
衛福部並提醒長者居家環境要注意照明,例如設置牀邊小燈,至廁所通道設夜間壁燈,居家地板維持乾燥與防滑,地面維持乾燥,避免潮溼與光滑,鋪設防跌軟墊,以預防跌傷。
衛福部並提醒,浴室設置的止滑墊要鋪滿整個浴室;在馬桶及浴缸旁加裝扶手;門檻前要設止滑的腳踏墊,以吸收水滴,並降低地面與門檻的落差,樓梯要裝欄杆及防滑扶手,樓梯坡度要適中,階梯面要寬闊,階梯的高度不能太高,階緣設置止滑條,且階梯面與階高面的顏色應呈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