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通膨、貿易戰 新總統挑戰

韓國總統選舉3日進行投票,民衆紛紛涌向各投票所,投票率創下新高。(鄭任南攝)

韓國大選 開票倒數影音連結

韓國3日投票,臺灣學者觀選團在首爾進行大選觀察,並接受本報採訪,文化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鄭子真指出,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當選後首要關注的是關稅和解決國內低薪與物價通膨問題;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執行長蕭督圜指出,李在明可能會緩解與中國及北韓的緊張關係,「那纔是韓國國家利益最大的保障。」

鄭子真指出,李在明號稱獲壯世代選民支撐,可是面對30歲以下選民,並沒有得到很漂亮的支持率,所以未來要獲得年輕人支持,還是要解決國內低薪與物價通膨的問題。特別是在面對將來貿易戰,如何跟美國合作,還有對等關稅問題,都值得關注。

另外,大家可能比較關心的是他對於中國可能比較親近,鄭子真指出,李在明其實並沒有特別親中,只是相較於其他總統候選人,沒那麼依靠美國。尤其是美國最近希望日本跟韓國提高防衛預算,保障整個東北亞的安全,在這個情況之下,美、韓同盟還是不變的主軸。李在明也不得不承認韓國人最近對中國人的厭惡感加深,尤其是在安全保障方面。但在美國關稅之下,還是必須跟中國在經貿上做部分妥協。

鄭子真認爲韓國現在的發展,會跟臺灣一樣,內政重於外交,因爲外交併不會有太大改變。

蕭督圜指出,這次韓國選舉,比較特別的還是在於性別政治、世代政治以及情緒政治這三種因素的影響。在性別政治上,其實從尹錫悅總統在上一次選舉的時候,男生會認爲要當1年8月的兵,但女生不用當兵,這是相對不公平的事情。尹錫悅在過去競選的過程中,就被認爲比較厭女,也激化了社會上20歲到30歲左右的年輕人在性別政治有很多交鋒。性別議題在韓國是一個相對比較無解的現況。

蕭督圜指出,對臺灣很多民衆而言,大家比較關注是選完後,外交政策對臺灣或對東北亞有什麼樣影響,他過去這幾天的訪問,得到大概的一個圖像,就是多數人都認爲大概不會有太大變化。事實上,外交併不是李在明的專長,他還是會把國防、外交這些事務交給團隊。

但對李在明而言,韓國的國家利益纔是他最終的思考點,雖有些臺灣民衆期待日本、韓國、臺灣可以更進一步跟美國來整合對抗中國大陸的軍事的威脅,甚至對抗朝鮮、俄羅斯等,但韓國可能並不是這麼想的。

蕭督圜認爲,那是因爲韓國站在地緣政治的最前線,如果要去應對來自於朝鮮和俄羅斯的軍事威脅,可能不是那麼願意承擔。相反的,很多共同民主黨的朋友告訴他,他們在未來會進一步降低朝鮮跟中國在軍事外交上的衝突,提升中韓的互動關係。「那纔是韓國國家利益最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