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劑量節拍式化療給藥 晚期乳腺癌生存期延長

廣州專家團隊領銜研究突破晚期乳腺癌耐藥困境,節拍化療聯合療法登上國際頂刊《臨牀腫瘤學雜誌》,爲全球約70%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新選擇。

南都記者獲悉,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王樹森教授團隊領銜的全國多中心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針對激素受體陽性、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創新採用節拍化療聯合內分泌治療方案,使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從11.9個月延長至20.9個月,五年生存率提升至52%。

傳統內分泌治療易耐藥

乳腺癌作爲全球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早期治癒率可達90%以上,但晚期患者生存形勢嚴峻。中國醫科大學滕月娥教授指出,HR+/HER2-亞型雖佔晚期病例70%,但傳統內分泌治療普遍存在原發耐藥(30%—40%)和繼發耐藥問題,單藥治療有效期僅5—12個月。

王樹森教授團隊自10年前便聚焦聯合治療策略,突破“化療與內分泌治療不能聯用”的傳統認知。研究聯合全國12家醫療中心,依託中山大學5010臨牀研究專項,歷時8年完成254例患者入組,在國際上首次證實節拍化療與內分泌治療的協同效應。

降低化療劑量持續給藥

該療法採用卡培他濱節拍化療(500mg每日三次)聯合芳香化酶抑制劑方案,將化療劑量降至常規1/3-1/10,通過持續低劑量給藥實現直接抗腫瘤作用、抗血管生成效應、免疫微環境調節、腫瘤幹細胞抑制等多重機制。

Ⅲ期臨牀數據顯示,聯合治療組3年生存率達79%(單藥組63%),5年生存率提升至52%(單藥組28%)。湖南省腫瘤醫院歐陽取長教授比喻:“節拍化療如同退讓一步的伴侶,在降低毒性的同時增強療效,實現‘水火相容’的治療突破。”

據悉,該方案在安全性方面,聯合組3級以上不良反應發生率僅8.7%,主要爲一過性外周神經病變(1—2級)。中山大學徐菲教授強調,該方案毒性可控,骨髓抑制發生率較傳統化療降低60%,患者依從性達92%。

四川省腫瘤醫院李卉教授指出,該成果爲CDK4/6抑制劑不耐受患者提供了新選擇,寧夏醫科大學劉新蘭教授認爲其有望成爲二線治療標準。研究團隊正探索該方案在術後輔助治療中的應用,相關擴展研究已納入國家“十四五”腫瘤防治規劃重點項目。

採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