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護標準不一?立委與教師團體喊話:學校導護應法制化
兩年前高雄市國中女教師執行導護工作時,卻被小客車撞擊、終身失能。事發至今,導護工作仍未有明確管理與法制化。立委林月琴與教師團體今天召開記者會向政府喊話,導護工作不能只憑熱血、熱情,應有明確紮實教育。圖/立法委員林月琴辦公室提供
兩年前高雄市國中女教師執行導護工作時,卻被小客車撞擊、終身失能。事發至今,導護工作仍未有明確管理與法制化。立委林月琴與教師團體今天召開記者會向政府喊話,導護工作不能只憑熱血、熱情,應有明確紮實教育。並提出三項訴求包括,明訂導護工作內容以及相關保障、明訂學區法制化以及配套,訂定導護工作教育訓練課程。
林月琴、臺灣教育人員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楊益風、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黃湘仙、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今天共同召開「導護工作危險誰人知?相關部會要管理」記者會,要求教育部、交通部針對導護工作衍生危險風險、法律保障、教育訓練應有明確管理並法制化。
2023年高雄市鳳山區某國中女教師因在校門口執行導護工作,遭闖紅燈小客車撞擊導致重傷、終身失能,此外,也曾發生老師因故未到場站導護,兩名孩童遭卡車撞死,家長因此提告教師。林月琴表示,多次收到陳情,有新進老師或代理代課老師被迫接受不合理導護輪值安排,導致加班時間過長、導護工時難以計算、標準不一等問題,凸顯目前我國導護工作規範相當混亂。
林月琴表示,目前全國導護工作各縣市標準不一,甚至各校輪值方式、導護工作內容、出勤時數、是否有訓練完全不同,也讓教師除了教學業務繁忙,還需騰出更多時間應付交通及法律風險皆高的導護工作,實爲不合理。
林月琴辦公室向教育部求證確認,目前學校導護工作只有提供「交通導護志工運作方式參考範本」作參考,有必要時教育部會請內政部警政署協助,教育部並回復給予學校可以彈性規畫。林月琴表示,所謂給予最大彈性,等於是沒有管理,導致有規定等於沒規定。
楊益風說,臺灣導護制度獨步全球,但反而無法提升兒少交通安全意識,應該立即檢討。此外,先進國家無此制度之原因,在於重視交通安全政策,及着重於推動全民正確的交通安全意識。保護兒少交通安全的治本之道,重點是強化學校交通安全教育,以及落實並嚴格執法。
黃湘仙表示,教師在上下學時段執行導護工作,工時長達9至10小時,已超出正常工作範圍。然而,教師並不具備交通執法權,無法有效約束不理性的駕駛或用路人,只能依賴肉身保護學生。這種做法讓教師承擔過高風險,也讓學生在上學路上暴露於高度交通危險之中。若在此期間發生交通事故,責任歸屬不清,教師與學生可能難以獲得應有的法律保障。
黃湘仙表示,代理教師在職場結構中處於弱勢,常被要求執行整個學年的導護工作,這可能涉及勞務分配不均及職場不公平對待,甚至構成職場霸凌。長時間的工時使教師無法獲得充分休息,且學校未提供相應的補休或加班費,這不僅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也可能進一步影響教育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