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哪吒遇上AI,新學期,如何做一名智慧且幸福的教師?
新學期,希望每一位老師都能做智慧的教師,做幸福的教師,做智慧且幸福的教師,然後用智慧傳遞智慧,用幸福喚醒幸福。
今年寒假最火的兩個現象級熱點莫過於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和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作爲一名教師,這兩者的爆火讓我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和反思。
在我看來,電影《哪吒2》引發的觀影熱潮刷新了國人的傳統教育觀,以DeepSeek爲代表的人工智能則重塑了我們這些教師的教學觀。
在新學期,當教室裡那些可愛的“哪吒”遇上已經無處不在的“AI”,作爲教師,我們到底該如何應對?我們又該如何突破當下教育現實的一些困境,做一名智慧且幸福的教師?
1
電影《哪吒》帶給教師的教育啓示
從動漫電影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到第二部《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這個人物身上最大的標籤就是“魔童”,也是我們老師口中經常說的“頑童”,或者是“問題生”“差生”等這些帶有歧視字眼的詞語。
如果按照應試教育的單一標準,每個班級都會有那麼幾個像哪吒一樣的“頑童”,他們貪玩任性、不守規矩、喜歡搗亂,稍不順心便開始撒潑,在班內往往表現出比較強的攻擊性和破壞性。面對這樣的學生,許多老師感到束手無策,希望這樣的學生最好不要出現在自己的班裡。
但是如果按照素質教育的多元化標準,其實教室裡沒有所謂的“差生”,也沒有所謂的“優生”,有的只是一個個性格迥異、千差萬別、等待老師關心呵護的學生。這些看似性格暴躁、藐視規則的“頑童”,實則都是獨一無二的值得被教師尊重的個體。
我們之所以對一些學生產生刻板印象,給學生貼標籤,或帶着成見看待某些學生,其實是我們的教育觀或學生觀出了問題。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片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並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
我們應該像電影中的好老師“太乙真人”那樣:在“頑童”哪吒受到歧視時,給予他無限的相信與支持;在“頑童”哪吒叛逆和犯錯時,給予他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在“頑童”哪吒迷失人生的方向時,教會他責任與擔當。
在新學期,我們還要向“太乙真人”學習,學習他對學生無差別的愛,學習他良好而又穩定的教學心態,學習他的善於激勵和喚醒,學習他的身教勝於言傳。
今天的教師絕不能再扮演傳統教育下的權威者或專制者,今天的教師一定是學生的引導者與同行者,是學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今天的教師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學生觀,眼裡要看得見兒童,要相信兒童,尊重兒童,解放兒童。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給予孩子們真正的好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們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2
AI時代下教師應有的教學觀
人工智能已應用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DeepSeek又引發了人們對人工智能的重新思考。作爲新時代的教師,在人工智能的衝擊下,我們不僅要重塑自己的教育觀,還要更新我們的教學觀。
美國教育學者帕克·帕爾默在《教學勇氣》一書中說:“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我完整。”
以前我一直不是很理解這句話,現在我才真正明白。
人工智能可以在幾秒鐘內設計一份不錯的教案,生成一份精美的課件,完成對全班幾十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但是不管人工智能技術的水平多麼高超,它仍舊處於技術層面。
真正好的教學必須要和學生建立起真實的聯繫、真實的情感連接,形成真實的對話與交流。而這些要想發生,首先教師的內心要實現對所教學科的自身認同,教師的內心必須要充滿對知識的激情和火花,才能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師的內心是鮮活和完整的,他才能召喚出學生那顆鮮活而完整的心。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一體的,如果教師的自我是不完整的,“教”和“學”便產生了分離,教師帶給學生的僅僅是冰冷的知識,而不是真正好的教學。
因此在人工智能時代,作爲教師,我們務必要學會擁抱AI、使用AI、掌握AI,但是決不能過度依賴AI,更不能讓AI代替自己去思考和教學。
我們要做的是認清自己的角色,認清教學的真正核心,利用AI打造一個適合開展個性化教學的學習空間,和學生組成學習共同體,真正把以“教”爲中心變成以“學”爲中心,帶領學生探索和認識身邊的“偉大事物”。
人工智能打破了過去那種由教師掌握知識的封閉空間,今後的教學空間將是一個知識開放、信息流動、觀點碰撞的空間。面對這樣一個教學空間,我們必須要拋棄過去那種被動式的、強調規則的、只滿足於給學生標準答案的傳統教學法。
我們此刻急需要做的是想一想如何在這樣一個開放的教學空間下,去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去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去引導學生提出一個個有價值的“好問題”。
唯有教學實現了真正的平等性的對話、互動和交流,唯有教室讓學生感到安心、放鬆、潤澤,唯有師生之間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傾聽的良好關係,我們才能真正帶給學生有溫度的教育和好的學習體驗。
3
新學期,做智慧且幸福的教師
如果說《哪吒2》這部電影,啓示我們要重塑自己的教育觀、學生觀,DeepSeek的爆火則告訴我們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但無論是教育觀、學生觀的改變,還是教學觀的不斷更新,都根植於教師精神成長的不斷覺醒。
教育的改變,需要學校的改變。學校的改變,需要課堂的改變。課堂的改變,需要教師的改變。
因此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我們必須要自覺地去追求專業能力的提升和業務水平的提高,自己推動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
我們必須要不斷地讀書、思考、寫作、實踐,激發起自我專業成長的意識,堅持長期主義,養成自主提升的學習習慣。
我們必須要與時俱進,掌握當下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能,做一名越來越智慧的專業型教師。
新網師執行主任郝曉東老師曾經提到專業教師和業餘教師的4個差別,他說:“專業教師職業認同度高,業餘教師往往不喜歡或不太喜歡教書;專業教師將專業修煉視爲終身之事,業餘教師不喜歡學習,教書多年仍原地踏步;專業教師擁有成體系的教育知識結構,業餘教師結構零散,不成系統;專業教師解決問題遵守科學的流程和規範,業餘教師解決問題僅僅依賴經驗。”
許多教師常常感受到嚴重的職業倦怠,或者是說職業幸福感不高,除了跟外在的環境或體制有關,其實也跟自己作爲教師的專業性不強有很大關係。
所以,在新學期,我們必須要加強自我的修煉,把自己栽培成一名專業性極強的智慧型教師。我們必須要找到專業成長的方向,在教育的大道上勇於攀登和冒險。我們必須要學會安頓自己的心靈,在教育這片充滿勞績的田野上實現詩意地棲居。
當我們面對一個個難以調教的頑童“哪吒”充滿了專業的底氣,當我們的教學核心能力強大到不能被AI取代,當我們把這份看起來瑣碎、乏味、庸碌的重複性工作變成一份極具創造力、生命力和鮮活力的研究性實踐時,我們才能體驗到教師這份職業的獨特魅力。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人生的目的,在於幸福。”人生在世,其實都是爲了追求幸福,教師當然也要追求自己的幸福。新學期,希望每一位老師都能做智慧的教師,做幸福的教師,做智慧且幸福的教師,然後用智慧傳遞智慧,用幸福喚醒幸福。
歡迎訂閱《中國教師報》
我們一起攜手成長!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中國教師報”微信公衆號
作者 | 張飛 安徽省臨泉縣皖北經濟技術學校
編輯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