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民意渠道融合聯動 湖南長沙高效推進接訴即辦工作

本文轉自:人民網

2025年

黨建引領民意渠道融合聯動 湖南長沙高效推進接訴即辦工作

一、背景介紹

湖南省長沙市原有的民意訴求渠道較爲分散,分佈於12345熱線、信訪、領導留言板、網絡問政等多個系統,存在諸多問題。一是渠道碎片化,有6大類、20個渠道、1740餘個端口獨立運行,這導致羣衆訴求需要多頭提交,重複交辦的情況時有發生。二是數據孤島化,各平臺的數據之間缺乏互通,難以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共享,從而無法爲決策提供全量分析支撐。三是辦理低效化,基層工作人員需要應對多個平臺的工單,重複工作量佔比超過 12%,極大地消耗了基層的人力和精力。四是治理被動化,訴求解決主要依賴“接訴即辦”,缺乏對風險的預判和源頭治理能力。

2024年5月24日省委常委會決定,由省委社會工作部牽頭,在全省全面推進民意渠道融合聯動一體化改革。長沙市委社會工作部以黨建爲統領,將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爲治理效能。在體制上進行突破,將12345熱線中心從政府部門轉隸至黨委管理,強化了統籌調度能力。同時,構建了“市委常委會研判—分管領導調度—社會工作部牽頭—責任單位落實”的四級聯動機制,實現了資源的有效整合。

二、主要做法

(一)構建多維度體制機制,重塑民意歸集格局

以黨建引領爲核心,建立“市委統籌、專班推進、基層落實”的三級聯動機制,通過市委常委會季度研究、主要領導專項批示、專班日調度週會商等制度強化頂層設計。通過跨省考察形成本土化改革方案,率先完成市12345熱線中心及7個區縣機構劃轉,構建“市級統籌—區縣辦理—部門協同”管理體系。實施“三步走”融合戰略:首階段整合熱線、信訪、媒體等核心渠道;次階段覆蓋部門網站、微信公衆號等平臺;最終對接“兩代表一委員”、基層網格數據,實現20個分散渠道全量歸集。同步出臺《一體化平臺運行管理辦法》,明確三級管理體系及“三色預警”督辦標準,爲改革提供製度保障。

(二)全流程優化閉環處置,提升訴求辦理效能

依託“湘易辦政務版”打造統一認證系統,實現跨平臺“一鍵登錄、無感切換”。開發“快遞式查詢”功能,市民可實時追蹤10個辦理節點。針對複雜訴求建立“主辦會辦”機制,由首問單位牽頭協同處置,彙總答覆避免推諉;創新“三級辦結”標準,以“階段性辦結”標註需跟進事項,“程序性辦結”處理不合理訴求,“實質辦結”實現案結事了,推動歷史難題化解。構建“智能派單+人工複覈”雙機制,人工介入重大疑難事項,形成“黃色預警提醒、橙色重點督辦、紅色提級處置”的全鏈條監督體系。

(三)深化數智技術應用,構建智能治理中樞

研發社情民意大模型,集成5大板塊49項指標打造“治理駕駛艙”,動態監測社會熱點及風險態勢。建設省級平臺與區縣試點數據互通系統,對2000餘萬條民意數據深度挖掘,建立“一般風險短信預警、較大風險聯席會商、重大風險市級直報”的分層處置機制。本地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構建“雙引擎”智能體系。開發矛盾風險感知系統,對揚言類訴求實時監測,形成“智能感知—精準分析—科學決策”治理閉環。

(四)拓展多元協同場景,推動治理模式轉型

創新“熱線+”融合模式:整合12345熱線與人民建議徵集通道,開通企業家、新業態羣體專線,開發“長沙人民建議徵集”小程序,組建3000名涵蓋代表委員、快遞員等羣體的“民情觀察員”隊伍,構建線上線下全天候徵集網絡。試點“熱線+網格”協同機制,建立“網格直辦—鎮街主辦—部門聯辦”三級處置體系。創新“熱線+信訪”聯動模式,建立重合件月度分析機制,對高頻問題發函預警;實行“一人多投”銷號管理,爲重複5次以上訴求者建專屬檔案。通過多元場景融合,實現從“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的治理進階。

三、工作成效

一是“融”的任務穩步推進。扛牢省委賦予的試點任務,深入推進民意渠道融合聯動一體化試點,已完成12345、信訪、網民留言板、領導信箱等6大類、20個渠道、2000餘個端口的民意數據接入12345系統,歸集總量達2000餘萬條,日均新增歸集約1.2萬條,實現一鍵即呼、接訴即辦,打造一體化辦理民意訴求的“總平臺”。

二是“進”的方向更加明晰。強化熱線民意歸集、風險防範、參謀輔政、建議徵集、爲民服務等功能。上線長沙人民建議徵集小程序及二維碼,強化議題發佈、建議徵集、辦理反饋、分析研判、查詢評價等功能,併爲各區縣(市)設計開通人民建議徵集小程序頁面,積極打造人民建議城市新IP,徵集建議9700餘條,轉化“金果子”182個,托育服務被納入民生實事。建立民意“日通報、周分析、月專題、季點評”等機制,呈報各類民情專報60餘期,市領導批示10餘次。

三是“辦”的質效更加顯著。狠抓問題實質性解決,起草一體化平臺管理辦法及訴求辦理細則,構建“歸集、交辦、反饋、問效、分析、督辦”的管理閉環,推動辦理流程優化再造。強化“首問首辦責任制”,推動訴求受理和業務辦理相銜接,統籌各方力量解決問題,破解了民生難題,推動小區供水、退費糾紛等1.7萬件重複訴求得到實質性解決。一體化平臺處理工單響應時間縮短了23%,羣衆滿意率達到 98.2%。爲基層減輕了負擔,減少重複工單3萬件,年均爲每名工單辦理人員節省4個工作日。

四是“新”的形象不斷樹立。加強熱線中心自身建設,提升服務能力水平,在2024年全國政務熱線發展論壇上,長沙熱線再次蟬聯“全國十佳”,綜合質量評估躍居全國前列,改革經驗得到廣泛推廣,在全國網上羣衆工作大會、北京接訴即辦論壇等活動中進行了推介。基於對民意訴求的全量分析、矛盾糾紛的主動排查和風險隱患的有效預警,在風險防控上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市12345熱線呈現“量”的下降和“質”的提升,信訪量、110 接警量分別下降6.9%、17.4%,預警重大風險940餘件。

四、經驗啓示

黨建引領是改革的核心動力。通過體制創新,黨委統籌破解了部門壁壘,實現了跨層級、跨領域的協同。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爲治理資源,推動熱線、信訪、網格“多網合一”,爲改革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技術驅動是改革的關鍵支撐。智能判重技術通過AI模型精準識別重複訴求,減少了行政資源的浪費。大數據分析實現了“未訴先辦”,推動治理從被動響應向主動干預轉型,提高了治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閉環管理是保障改革質量的重要手段。制定了《一體化平臺管理辦法》,明確了歸集、交辦、督辦等10個環節的流程標準化。訴求辦理全程可查,實現了監督透明化,倒逼責任單位提升辦理質效。

羣衆參與是改革的長效基礎。通過“面對面”活動、建議徵集機制等實現了雙向互動,激發了羣衆共建共治的熱情。吸納新就業羣體、企業等多元主體,構建“民情觀察員”網絡,促進了社會協同治理。

持續創新是改革的發展路徑。以問題爲導向,針對智能化不足、考覈機制缺失等短板,不斷深化技術應用和制度完善。推動熱線從“接訴即辦”向“源頭治理”升級,形成“治理-反饋-優化”的良性循環,確保改革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長沙市以“民意渠道融合聯動”改革爲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數智賦能、多元共治的現代化治理路徑,爲社會治理創新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長沙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