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污水廠變綠能場域 沼氣、太陽能每年發電45萬度
淡水水資源回收中心沼氣儲存槽及厭氧消化槽。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新北市積極邁向淨零城市,淡水水資源回收中心繼今年1月啓用屋頂太陽能光電系統後,6月也完成沼氣發電系統建置,7月順利掛錶運轉。兩套再生能源系統的投入,不僅強化市府「零碳翻轉、新北先行」的政策方向,也展現將傳統污水處理設施轉型爲低碳能源場域的決心。
新北市水利局長宋德仁指出,淡水水資中心每日可處理生活污水約5.6萬噸,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污泥,經厭氧消化後每日可產生約1800立方公尺的沼氣。以往這些沼氣多以燃燒方式直接排放,無法有效利用。今年新設置的50kW沼氣發電機組,每日可運用約700立方公尺餘裕沼氣發電,每年發電量達30萬度,等同90戶家庭一整年用電,減碳效益約150公噸,可爲市府節省約100萬元電費。
除了沼氣再利用,水利局也於污泥機房屋頂建置太陽能光電系統,共設置313片太陽能板,自1月啓用以來,每年發電量約15萬度、減少約75公噸溫室氣體排放,年節電效益約50萬元。整體而言,淡水水資中心太陽能與沼氣發電系統合計每年可生產約45萬度綠電,減碳225公噸,節省超過150萬元電費支出。
水利局強調,市府透過太陽能與沼氣雙軌並進的綠能策略,不僅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效率,也讓傳統水資源設施成爲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節點。未來將持續推動低碳轉型與能源循環,落實綠色城市願景。
淡水水資源回收中心沼氣脫硫設備。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淡水水資源回收中心沼氣發電機,建置容量爲50 kWp。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機房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系統節能又減碳。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