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 沼氣發電 每年640萬度
桃園市府與豐川綠能科技透過民間重建營運後移轉模式合作,將污泥轉化成沼氣併發電,是轉廢爲能的範例。(賴佑維攝)
永豐餘旗下子公司豐川綠能科技與桃園市府攜手合作,在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導入永豐餘獨家沼氣發電技術,經厭氧生物處理後,可將水中有機質轉化爲沼氣用於發電,年發電量640萬度、減碳量逾7000噸二氧化碳當量。
龜山水資中心1990年興建,每日處理桃園約2萬戶、共2萬3000噸污水,2023年市府委託豐川綠能科技營運。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龜山水資中心營運至今已超過30年,透過民間重建營運後移轉模式,與豐川綠能科技合作,能利用厭氧菌將污泥轉化成沼氣,除降低污泥量,還能利用沼氣發電,這是轉廢爲能的非常好案例。他也說,這也是全臺第一個類似設施,希望帶動其他縣市,讓臺灣走上減碳的路。
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指出,龜山水資中心能夠提供該區部分用電量,減少對大型集中式發電廠供應電力的依賴,在能源策略上已具重要意義。中央也會在政策、法規及財務資源提供協助。
永豐餘投控暨豐川綠能科技董事長葉惠青表示,感謝中央及市府提供支持,使龜山水資中心沼氣發電商轉能順利啓用。他說,該技術把廢棄物資源化,而且大量減少污泥,不但轉廢爲能,也沒有特別氣味。沼氣綠電是臺灣需要的再生能源,有別於光電、風電,屬於基載發電,他認爲這在臺灣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桃園市府先推動,其他的城市、污水處理廠也可以這樣做。臺灣生質能發電大約只佔百分之一,希望生質能可以讓綠電發展更多元,提供日常生活所需。
水務局表示,處理污水時會產生大量高有機含量的污泥,而產生高純度沼氣,可做爲發電使用,目前龜山水資中心已設置兩座綠能發電機,總裝置容量達800kW,預估年發電量可達640萬度,足以供應超過1500戶家庭的用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