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陸稀土壟斷 川普發豪語1年翻轉 專家打臉
美國總統川普和澳洲總理艾班尼斯本,20日簽署開發關鍵礦產和稀土協議。(資料照/美聯社)
隨着北京利用對稀土供應的主導地位作爲武器,美國總統川普正積極與盟國達成協議,試圖打破這種壟斷。然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指出,川普近日與澳洲簽署稀土合作協議後,聲稱美國在短短1年內就能擁有充足關鍵礦產的說法,可能只是幻想。
川普於週一(20日)公佈一項旨在協助澳洲開發稀土,並確保美國對這些元素的供應權、價值85億美元(約新臺幣2613億元)的協議後表示:「大約1年之後,我們將擁有大量關鍵礦產和稀土,多到你們不知道該怎麼用。」
今年稍早中國對關鍵礦產實施前所未有的出口管制,引發全球供應短缺,擾亂供應鏈,稀土成爲中美之間的重要爭議點。本月初中國宣佈進一步加強管控,甚至包括微量稀土加工品,對全球製造業造成震撼,也促使川普威脅對中國商品徵收100%關稅,讓動盪的美中關係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根據美澳最新簽定的協議,雙方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對關鍵礦產計劃投資超過30億美元(約新臺幣922億元),預計產值達530億美元(約新臺幣1.6兆元),但何時開始生產尚不明朗。根據協議,五角大廈將投資在西澳建造一座年產100公噸的先進鎵(gallium)精煉廠。
此協議可能讓澳洲在面對最大貿易伙伴中國時,更加尷尬。澳洲一方面試圖維持與北京的關係,另一方面,當中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日益增長的背景下,澳洲也在加強與美國的防務聯繫。
稀土元素共17種,實際上它們比黃金更爲豐富,但其加工精煉成本相對高昂,且對環境破壞嚴重,這使得中國在全球生產中保持主導地位。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報告,2020至2023年間,美國70%稀土化合物和金屬進口依賴中國。高盛週一指出,即使僅有10%的依賴這些元素的產業生產中斷,也可能使美國經濟損失高達1500億美元(約新臺幣4.6兆元)。
川普政府一直試圖分散稀土供應來源,轉向澳洲及其他資源豐富的盟國。澳洲擁有全球第4大稀土儲量,過去5年已大幅提升產量。同時,巴基斯坦也自我定位爲關鍵礦產替代供應中心,上月與川普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承諾向美國供應稀土及其他礦產。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指出,去年澳洲在稀土勘探領域吸引6400萬美元(約新臺幣20億元)投資,約佔全球投資的45%,居世界首位。
然而,專家對美澳的協議能否迅速改善美國關鍵礦產供應持懷疑態度。澳洲國立大學經濟地質學教授麥夫羅格尼斯(John Mavrogenes)指出:「我認爲短期內無法解決稀土供應問題,中國遠遠領先世界。」他指出,澳洲在發展稀土供應鏈方面進展有限,高能源成本、技術人才短缺以及潛在的環境影響都是重大障礙。「即便我們認真投入,至少也要10年(才能建立起所需的生產能力)。我們必須從零開始建立整個產業,需要長期規劃和巨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