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中國壟斷 開發稀土市場 美澳籤礦產協議
川普(左)在白宮歡迎澳洲總理艾班尼斯。(美聯社)
美國與澳洲20日宣佈簽署總額達30億美元的關鍵礦產協議,承諾將爲採礦與加工產業提供融資支持,並設定關鍵礦產的最低價格,強化雙方戰略合作。此舉被視爲華府供應鏈「去中化」的最新一步,不過專家警告,真正改變市場結構恐需更長時間。
澳洲稀土儲量位居全球第4,同時擁有足夠資金和人力,因此將自身定位爲足以替代中國的供應來源。白宮表示美方投資將讓澳洲礦產釋放高達530億美元的價值,兩國將在半年內分別投入10億美元推行計劃。川普在簽署儀式上強調:「一年後,澳洲就會擁有超級多關鍵礦產和稀土,多到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業界普遍認爲協議有助提振市場信心,但同時質疑川普設定的時程不切實際。路透分析,上述計劃即使訂在2027年,也是極有挑戰性的目標。稀土行業不可能短期奏功,真正的供應成長還需5至7年。
目前中國掌握全球約90%的稀土精煉能力,並控制69%礦產開採及98%磁鐵製造。雖然稀土在地殼中普遍存在,但中國以低成本和高技術優勢維持主導地位,而精煉過程的高污染也令他國望而卻步。
隨着美中貿易與安全緊張升高,西方加速尋找替代來源。市場數據顯示,中國熱門稀土產品氧化鐠釹的價格曾於8月暴漲40%,隨後從每公斤88美元回落至71美元,但開發商仍期待政府設立較高的價格底線保障增產空間。
美國進出口銀行(EXIM)向澳洲企業發出7份意向書,總額超過22億美元,受惠企業包括阿拉弗拉稀土(Arafura Rare Earths)。該公司位於西澳的諾蘭斯,預計2029年纔可生產。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最大股東爲礦業大亨萊因哈特(Gina Rinehart),她長年都是川普支持者,今年1月也曾出席就職典禮。
不過,另一家礦業公司Syrah Resources執行長警告,若客戶以成本爲優先考量,澳洲的計劃恐缺乏吸引力。短期內美澳合作固然可分散風險,卻難以立即削弱中國在稀土市場的壟斷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