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再次上調中國股市目標價

本報特約記者 甄 翔“短短一個多月內,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已經第二次上調中國股票評級。”彭博社26日報道稱,大摩分析師本週二發表研報預計,香港恆生指數、恆生中國企業指數、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到今年底將分別達到25800點、9500點、83點和4220點,這意味着這四大指數年內都還有超8個百分點的增長空間。一個月前,該行拋棄了對中國股市整體偏熊的預期,修正爲看好後市發展。路透社稱,這一次摩根士丹利再次唱多中國,理由是盈利增長預期改善,且對經濟和貨幣的前景更爲樂觀。摩根士丹利指出,MSCI中國指數追蹤的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盈利結果是“淨增長8%”,這是三年半以來首次。近期,中國多家平臺企業發佈了2024年財報,展示出業績超預期及估值擴張潛力。路透社關注到,今年以來,MSCI中國指數已上升約16%,表現優於全球其他股市。路透社稱,“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疊加北京出臺的刺激措施,對股市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摩根士丹利還調高了對2025年中國GDP增速的預期,並上調了人民幣匯率預期。華爾街其他同行也紛紛看好這波中國股市上升將更具可持續性。高盛策略師在週三的研報中稱,“總體而言,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興趣和參與度可以說是自2021年初以來的最高水平。”而且其漲勢還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在過去一個月與亞洲、美國和歐洲的投資者會面後,他們仍然看好中國市場。花旗銀行和匯豐銀行分析師近期也紛紛將中國股市評級從“中性”上調爲“增持”。彭博社稱,同時,國際投資者也在尋找比美股更便宜的替代品,當下所謂“七大美國科技巨頭”逐漸失去動力,疊加美國反覆無常的關稅政策衝擊該國經濟前景預期,也推動了外資對中國市場興趣的恢復。不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及,市場不確定性因素衆多,例如美國對外國出口產品的關稅以及投資政策的變化。對於這一復甦趨勢能否持續存在,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勞拉·王(音譯)爲首的摩根士丹利策略師的觀點認爲,中國股市相對更不容易受到對等關稅的影響,“且中國經濟在應對這種影響方面具有更好的韌性”。他們稱,大多數投資者似乎與他們的看法一致,認爲此次復甦可能比以往的反彈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