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三情境解析:服飾鞋類 OEM 受關稅壓力 服裝鞋類吸引力浮現
摩根士丹利(大摩)證券最新報告指出,在近期股價修正後,產業風險與報酬比出現改善,具結構性優勢的大型OEM如服裝、鞋類仍具投資吸引力。 路透
美國對服飾與鞋類產品加徵關稅的政策未明朗,爲亞洲OEM供應鏈增添變數。摩根士丹利(大摩)證券最新報告指出,在近期股價修正後,產業風險與報酬比出現改善,具結構性優勢的大型OEM如服裝、鞋類仍具投資吸引力。
臺廠中,大摩修正最新評等予目標價,包括:儒鴻(1476)由640元降至550元;豐泰(9910)由168元降至145元;鈺齊-KY(9802)由150元降至127元,皆維持「優於大盤」不變。
聚陽(1477)目標價由310元降至250元,維持「中立」不變;來億-KY(6890)由320元降至270元,評等由「中立」下調至「劣於大盤」。
在美國關稅政策未明朗下,亞洲服裝與鞋類OEM廠商面臨盈餘下行風險,但評價面則已具吸引力。大摩進一步分析三種情境:樂觀情境爲現行10%關稅、基本情境假設20%關稅、悲觀情境則爲關稅與需求同步惡化。
樂觀情境中,大摩預期干擾有限,臺灣與中港OEM廠 2025年皆有6%盈餘成長,2026年則各年增17%、16%,反映基本面穩健。
估值方面,目前服裝OEM基於2025年預估盈餘交易於12.5倍本益比,2026年更降至10.4倍;鞋類OEM則分別爲14.4倍與11.6倍,明顯低於過去七年平均本益比與一個標準差範圍,顯示市場已部分反映風險,而目前評價具備中長期吸引力,隨營運回穩有望提供反彈契機。
在基本情境下,大摩預期關稅自2025年下半年起逐步影響營運,並延續至2026年第1季,壓抑春夏新品表現;預估2025年服裝OEM盈餘年增1%、鞋類OEM年減2%;2026年將恢復動能,分別年增20%;悲觀情境則爲2025年臺灣OEM盈餘恐下滑11%,但隨基期降低與庫存調整結束,2026年有望強勁反彈。
展望中長期,大摩仍看好OEM廠商的整並優勢與客戶黏着度。尤其是具備多據點生產能力、能參與研發及接單靈活的大型廠商,有望在品牌端需求提升下進一步擴大市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