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不買美國大豆 川普威脅停買陸食用油…誰比較受傷?

中國停止從美國進口黃豆,對美國豆農造成很大壓力。但川普揚言自制食用油,不受威脅。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14日猛烈抨擊中國暫停採購美國黃豆,形容這是「經濟上的敵對行爲」,揚言美方可能採取報復措施,停止與中國在食用油和其他貿易方面的業務往來。

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食用油」主要不是用於烹飪,而是廢棄食用油(used cooking oil, UCO),用作生質柴油和再生燃料的原料。2024年,中國佔美國UCO進口的60%,總量約100萬噸,價值數十億美元。停止進口將推高美國燃料成本,影響加州和中西部煉油廠,進而提高汽油和柴油價格。

中國是全球最大UCO出口國,美國佔其出口的30-40%。中國可轉向歐洲(荷蘭、英國)和亞洲市場銷售UCO,且歐盟的再生能源需求正上升。

2024年美國從中國進口動植物油脂約3100萬美元,但這遠小於美國對中國大豆出口的規模(高峰期達140億美元)。川普稱「美國能輕易生產食用油」,但UCO的國內供應有限,轉向自產需時間和投資,可能導致短期供應鏈斷裂。

美國大豆出口約40-50%銷往中國,中國凍結采購導致美國大豆價格暴跌,2025年迄今已跌逾20%,許多農民收成成本高於售價,面臨破產風險。美國農民試圖轉向印度、歐洲或東南亞,但這些市場規模遠小於中國,且運輸成本更高。中國轉買巴西大豆,導致全球供應過剩,進一步壓低美國農民收入。川普爲鞏固基本盤,考慮推出100億至150億美元的農業紓困金。

這場對峙凸顯美中貿易戰的互傷性質:中國傷害美國農民,美國的報復則可能自傷能源產業。短期內,美國農民可能需政府補貼或尋找新市場;長期看,雙方需談判化解,否則全球供應鏈重組將推高食品和能源價格。從政治角度,北京的策略巧妙,但川普的強硬迴應可能鞏固其支持者,轉移國內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