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市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讓執法在陽光下
“請面向採集屏完成人臉信息錄入。”走進大理州、市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涉案人員剛踏進入口便被佩戴上智能手環,個人信息從這一刻起實時寫入區塊鏈系統。
不同顏色的識別馬甲精準區分涉案性質,人臉識別終端、毛髮檢測設備與獨立等候區構成的標準化場景,標誌着民警執法辦案從第一步就進入智能化“流水線”。
這是大理法治公安建設的生動實踐。
自2021年起,大理州、市兩級公安機關創新構建“州市共建、四中心合一”模式,打造集執法辦案、案件管理、財物管理、執法監督於一體的智慧執法辦案管理中心。
如今,這裡不僅成爲全國法治公安建設的“示範窗口”,而且成爲大理法治建設的閃亮“金名片”。
“一站式”閉環提速
在大理州市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兩層樓劃分出31間功能室,民警無需輾轉多個單位,就能完成涉案人員登記、生物信息採集、訊(詢)問同步錄音錄像等全流程工作,構成完整辦案鏈條,實現“一站式”閉環操作。
“中心啓用後,信息採集合格率從原先的50%躍升至98%。”大理市公安局法制大隊大隊長劉志民指着面前整齊排列的智能採集設備介紹,標準化的流程不僅提升了效率,也讓民警感受到規範執法帶來的便利。
截至今年7月,該中心所有刑事案件及重大行政案件均實現“應入盡入”。值得關注的是,針對未成年人案件的特殊需求,專門設置的訊(詢)問室採用暖色調燈光,配備安撫玩偶,並與檢察院未檢工作室建立聯動機制,在實現“一站式”取證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司法程序對未成年人的二次傷害。
推動“政法一體化”協同辦案
案件管理中心推行的“統一審覈、統一出口”機制,就像“案件海關”一樣守住質量底線。全程電子化跟蹤的卷宗管理系統,使得進入中心的案件實現無一遺漏、全程可溯。此外,2024年3月案審專班實體化運行後,刑事案件辦案週期更是縮短50%。“針對派出所移交的案件,我們會第一時間查漏補缺。”一位案審民警說:“證據矛盾早發現、早排除,辦案才能更精準。”
涉案財物管理中心“科技感”十足。物聯網+區塊鏈的運用,實現了涉案財務管理“一物一碼”、五大分區精細管理。智能櫃自動開合、電子標籤實時追蹤……僅數十平方米的管理室,截至目前累計保管的物品達3000餘件,全部“零損毀、零丟失”。
此外,該中心打通公安、檢察、法院數據壁壘,推動“政法一體化”協同辦案機制。176件重大案件請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危險駕駛案實行“週二移訴、週四公訴、集中宣判”速裁程序,通過批量移送、集中審理的模式,刑事訴訟效率顯著提升。“簡案快辦不降低標準,繁案精辦不拖延時間。”一名辦案民警指着屏幕上的協同流程演示道。
推動民警陽光執法
在中心的“智慧大腦”——執法監督管理中心,巨大的電子屏上實時滾動着全州警情數據,智能系統會對執法異常行爲自動預警,問題整改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該中心累計發出的700餘期巡查通報,配合接處警畫面實時調取、語音同步回溯功能,構建起“日清周結月通報”的監督閉環,持續推動民警規範執法成爲行爲自覺。
駐中心檢察官與值班律師常態化開展監督協作,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成爲破解疑難案件的“法治會診室”。更值得稱道的是,該中心已主動公開行政處罰決定書1.4萬份、刑事案件信息3.8萬條,真正將執法全過程置於公衆監督之下。
從入區登記到財物追蹤,從案件審覈到執法監督,大理州、市執法辦案管理中心通過技術賦能實現了警力集約、流程規範,構建起“規範執法閉環”。在這裡,規範是執法者的底氣,智能是正義的羽翼,每一道程序都可追溯,每一個案件都經得起審視——這正是大理公安機關交給人民羣衆的合格“法治答卷”。
記者 肖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