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後市 內外資分歧

內外資法人看大立光評等與目標價

大立光法說會之後,內外資圈對大立光後市看法開始產生分歧,大立光遭摩根士丹利揮刀調降評等至「中立」,並將目標價調降至2,500元,並分別將第四季毛利率與全年毛利率預期調降至50%與51%。大摩表示,大立光第三季營收和毛利率低於預期,因此下調了其2025~2027年的獲利、營收以及今年毛利率預估。

大摩科技硬體產業分析師孟羽表示,有鑑於大立光第三季毛利率低於預期且10月營收可能將會見到頂部,預期其後續再上升空間有限,將大立光2025年、2026年、2027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預估分別調降5%、3%、2%,至154.94元、171.07元、174.24元;全年營收預估也分別調降5%、5%、4%,至624.88億元、649.69億元、664.29億元,並將其2025年至2035年獲利年複合成長率預估從7%調降至6.3%。

大立光股價在先前法說會後跳空下跌,股價破底創7月以來新低,後續持續震盪向下,20日以平盤價2,210元作收。觀察內外資法人在法說會後對其後市看法,高盛、摩根大通、凱基、富邦、中信等分別調升目標價或評等,而摩根士丹利與統一投顧等法人則紛紛降評至「中立」且目標價降至2,500元,法人圈看法出現兩極化分歧情況。此外,由於大立光目前估值高於過去12個月的區間,而其淡季將於11月開始,以目前水準重新估值的可能性較低、吸引力相當不足,因此,將其評等由「優於大盤」降爲「中立」、目標價由2,800元降至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