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業績創新高季度環比跌四成,海光信息內外資現多空分歧

2月28日晚間,“國產CPU一哥”海光信息(688041.SH)發佈2024年年度報告,拉開了半導體板塊的年報大幕的同時,也爲投資者帶來更明確的信息:國產算力發展究竟能爲產業鏈上市公司帶來多少業務增量?

在AI需求與半導體週期復甦的共同推動下,海光信息錄得上市三年以來最好業績水平,全年實現營業收入淨利潤雙雙同比增長逾五成,第四季度營收創歷史最高,但淨利潤環比下滑近40個百分點。

陸股通在去年四季度對海光信息進行了最大幅度的單季度增持,淨買入1481.5萬股,這筆投資已賺得盆滿鉢滿。“9.24”行情以來,海光信息股價翻倍,累計漲111%,今年以來累計漲6.82%。2月28日,科技板塊全面“啞火”,系本輪行情以來首次集體大幅回撤,海光信息收跌5.88%,報160元,總市值3719億元。

年度業績新高,四季度利潤環比下滑

海光信息主營業務從事高端處理器設計,主要產品包括海光通用處理器(CPU)和海光協處理器(DCU),主要客戶是服務器廠商。其中,CPU產品應用於電信、金融、互聯網等多個行業的數據中心,DCU系列產品用於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商業計算等領域。

財報顯示,海光信息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91.62億元,同比增長52.4%,實現歸母淨利潤19.31億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18.1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2.87%、59.79%。分紅方面,海光信息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70元(含稅),分紅總額爲3.94億元,股利支付率20.42%。

單看去年第四季度,海光信息雖然創下營收規模新高,但環比下滑的淨利潤是隱憂。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達30.25億元,同比環比分別增長46.22%、27.47%,歸母淨利潤爲4.05億元,環比下滑39.72%,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環比跌逾48.14%。

對於全年業績增長的原因,海光信息表示,公司圍繞通用計算市場,持續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不斷實現技術創新、產品性能提升,獲得用戶更廣泛認可,進一步拓展了產品的應用領域,加之國產化市場佔比進一步提升,促進公司業績顯著增長。

研發投入方面,2024年海光信息的研發投入合計34.46億元,同比增長22.63%,由於公司營收大幅增長,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同比下降9.13個百分點至37.61%。根據財報,海光信息的在研項目中,新一代海光協處理器產品工程技術等資本化項目驗收結項;圍繞海光處理器關鍵技術研發、新一代海光通用處理器芯片設計等費用化項目的研發進度加快,投入增加較多。

數據是各種大型AI用例的基礎,目前全球服務器CPU市場被英特爾、AMD壟斷,國產CPU在全球市場份額不足2%,GPU市場主要被英偉達壟斷。

海光信息的海光協處理器(DCU)產品前景最被投資者關注,主要部署在服務器集羣或數據中心,爲應用程序提供性能高、能效比高的算力,支撐高複雜度和高吞吐量的數據處理任務。上海證券研報認爲,海光DCU協處理器能夠較好地適配、適應國際主流商業計算軟件和人工智能軟件,軟硬件生態豐富。在此基礎上,海光還打造了自主開放的完整軟件棧,包括“DTK(DCUToolkit)”、開發工具鏈、模型倉庫等,其完全兼容“CUDA”“ROCm”生態。

陸股通與公募持股出現分歧

海光信息的年報存貨規模或指引了公司2025年上半年業績趨勢,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公司存貨爲54.25億元,較三季度38.96億元,環比增長39.224%,較上年同期10.74億元,增加43.51億元,同比上升405.09%。

海光信息表示,公司戰略備貨增加係爲應對市場需求增長及保障供應鏈穩定,主動增加備貨所致,截至期末,存貨佔資產總額比例爲19%。

年報提供的機構投資者動作是市場關注的焦點。2024年二季度,陸股通首次買入海光信息的前十大股東,並於三、四季度連續增持,第四季度增持1481.49萬股,買入幅度爲進入前十大股東以來最高。截至2024年末,陸股通持有海光信息6820.15萬股,佔總股本2.83%。

基金持有的海光信息股份數量環比三季度下降,持股基金數量則是上升。根據東方Choice數據,截至四季度末,469家基金持有海光信息3.02億股,三季末這兩項數據分別爲330家、3.43億股,其中寬基指數基金是主要基金投資者。

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分ETF仍是持股數量最高的基金,爲6089.06萬股,第四季度減持了1120.66萬股;持股數量第二的易方達上證科創板ETF也減持了482.33萬股,數量下降至3890.81萬股,位例第十大股東。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也於第四季度減持約446.6萬股,華夏上證50ETF則減持近130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