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民間交流常態化平臺 提供開放合作制度性保障(記者札記)
門傑偉
琿春街頭,中朝俄三國文字標註的商戶招牌、路標隨處可見,“換城度假”的俄羅斯遊客漫步大街小巷,艾灸館內瀰漫氤氳藥香,朝鮮族餐館服務員用多種語言招呼客人……這座邊城,到處呈現着民心相通、文明交融的圖景。
民心相通、文明交融,紮根於邊境地區民衆的日常生活,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制度保障。琿春市自2009年起,已連續舉辦17屆中朝俄三國新年祈福活動,通過“中俄跨年狂歡晚會”“中俄文化大集”等子項目,搭建起三國民間交流的常態化平臺,爲區域文化交流、開放合作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於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鑑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作爲國家首批沿邊對外開放城市,琿春將開放包容內化爲城市的文化基因,在交流互鑑中不斷煥發出新活力。
俄羅斯遊客在琿春市區參加跨年晚會,中外遊客在防川景區共同觀日出,邊境線同步燃放起絢爛的焰火……不斷豐富交流內容,拓展合作渠道,促進人民相知相親,周邊命運共同體意識越來越牢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9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