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慘敗後分化或團結? 臺大教授:關鍵在賴清德
賴清德總統。(資料照片)
民進黨和罷免團體發起的大罷免以慘敗收場,國民黨24位立委和民衆黨新竹市長高虹安全部留任。外媒BBC分析這次大罷免慘敗的因素,其中,賴清德在「團結十講」的雜質說,是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BBC也引述臺大教授左正東的看法認爲,大罷免後臺灣社會走向分化還是團結,關鍵在於賴清德總統!
BBC中文網27日引述臺灣學者們的意見指出,首先,由於柯文哲因案被羈押,民衆黨認爲是司法迫害,激發小草「仇綠」情緒,國民黨得到民衆黨小草的加持,爲國民黨反罷免添加柴火。
第二是大罷免表面上是公民團體發起,但民進黨態度曖昧。民衆怎會相信公民團體和民進黨一點關係都沒有?
第三是民進黨和罷免團體的意識形態加上不理性行爲,把中間選民竟然打成中共同立人。且一般民衆不希望天天討論政治,對大罷免非常反感。
BBC強調,賴清德的「團結國家十講」中的「雜質說」,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賴清德6月24日在「第二講」脫稿說,「要用民主加以淬鍊,透過一次次的選舉、罷免,一張張的選票,像打鐵、鑄劍般千錘百煉,百鍊成鋼,打掉雜質,淬鍊出捍衛主權、守護民主的鋼鐵意志」。這番話引起民衆一片譁然。
BBC引述臺大教授左正東的看法認爲,大罷免後臺灣社會走向分化還是團結,關鍵在於賴清德總統願否展開朝野對話,「不再把在野黨當作敵人,而是彼此競爭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