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A突破十年高點,中國資產吸引力持續增強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轉自:中華工商時報
8月18日,A股迎來歷史時刻。上證指數一度站上3700點,突破去年"9·24"行情的高點--3674.40點,創2021年12月以來新高。全市場成交額達2.3萬億元,連續兩個交易日重回2萬億元大關;兩融餘額連續八個交易日突破2萬億元"大關"。
從業人士認爲,這標誌着資本市場從存量博弈轉向增量發展,資本市場也需要制度創新釋放活力。
政策與資金雙輪驅動
當天資本市場全天衝高回落,滬指創近10年新高,北證50創歷史新高,深成指、創業板指均突破去年10月8日高點。
市場情緒被迅速點燃。對此,從業人士認爲,當天有3個指標值得關注,一是中國A股市值首次突破100萬億;二是今天成交量放大到2.7萬億,比昨天增加了約5000億;三是盤中一度出現4600家個股齊漲的局面,而且已經連續兩個交易日了。
無論是投資者的廣泛關注,還是資金的加速流入,當前A股市場的表現都引發了人們對於新一輪牛市的期待。
"今天資本市場衝高回落但整體強勢,是市場對經濟復甦預期的集中釋放。舉例來說,低空經濟從政策試點到規模商用需要過程,資本市場突破關鍵點位也需要基本面支撐。當前資金流向集中在科技、高端製造等新經濟領域,這與首發經濟中新品首發帶動消費升級的邏輯相通。"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認爲,市場既在消化前期政策利好,也在押注未來產業轉型帶來的增長空間。不過沖高回落也暴露出市場分歧,部分資金選擇獲利了結,說明市場情緒雖熱但未到盲目樂觀階段。"這種波動符合新經濟領域的發展規律,任何新興產業的成長都不會一帆風順,資本市場同樣需要時間消化估值與業績的匹配問題。"
當下,不少人都想到上一輪2015年牛市。"這輪牛市與2015年大牛市有相似之處也有很大的區別。"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認爲,這輪牛市和10年前的牛市相比有相似之處,也有很多不同。從相似之處來看,這輪行情啓動的原因類似,是政策支持加上資金推動,中央多次提出要穩住樓市、股市,持續活躍資本市場,提高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持續鞏固良好勢頭。政策的支持,提振了投資者的信心。另一方面,各路資金加速流入A股市場,爲市場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
存款搬家推動市場升溫
資金持續流入是當前市場行情啓動的重要推動力,其中居民存款向資本市場“大搬家”尤爲顯著。
據統計,7月非銀存款大幅增長2.14萬億,而居民存款減少1.1萬億,即居民存款從銀行向券商保證金賬戶轉移的趨勢明顯,這也是市場行情啓動後的必然現象。過去5年居民存款增加近60萬億,而股市的回升讓很多投資者看到了賺錢效應。
與此同時,除居民資金外,其他類型的資金也在加速流入資本市場,進一步推動行情向縱深發展。外資流入同樣功不可沒。“外資的流入也讓A股再上新臺階,中國資產將吸引更多的外資流入。”楊德龍介紹道。
今年以來,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實現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尤其是人形機器人正逐步形成我國的新優勢產業,這使得中國資產對全球資本吸引力顯著提升。
外資的持續流入,不僅讓A股再上新臺階,也爲市場注入了新活力。
此外,許多投資者通過直接開戶入市,或購買基金入市。公開數據顯示,7月份新開股票賬戶數接近200萬戶,近期發行的很多新權益基金首發規模基本在10億以上,與前期相比有明顯回升。從一些產能過剩行業或傳統行業退出的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尋找機會,當前很多行業產能過剩明顯,擴大再生產風險較大,因此從傳統行業退出的資金需要尋找保值增值的渠道,資本市場的走強恰好吸引了這類資金的流入,同時也爲很多企業轉型帶來新的機遇。
資金流向創新企業
除了新晉資金不斷涌入,一些資金也從傳統行業或產能過剩行業流出,轉而尋找更具增值潛力的投資渠道,資本市場的強勢表現正好成爲這類資金的新“目的地”。
當前,衆多傳統行業由於產能過剩問題,擴大再生產的風險較高,因此資金退出這些領域後選擇進入資本市場,不僅是對資金的保值增值需求的迴應,也是推動企業轉型、探索新發展模式的重要動力。
楊德龍認爲,從投資方向來看,在我國經濟轉型背景下,未來能夠持續增長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消費、金融和科技三大領域。今年金融和科技已率先發力,尤其是銀行、券商板塊持續上漲。
“當前政策持續釋放穩增長信號,新經濟領域業績逐步兌現,疊加全球流動性寬鬆,共同推動資金入場。”朱克力認爲,不過當下,市場結構分化明顯,資金更傾向流向有真實業績支撐的板塊。
對於未來,朱克力談到,期待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形成良性循環,共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尤其是,期待市場能更好地服務新經濟,比如通過完善科創板機制支持硬科技企業,如支持低空經濟中的無人機核心部件研發那樣,讓資本市場成爲產業升級的助推器。同時希望市場生態更健康,減少投機炒作,讓資金真正流向有創新能力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