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安基因近20年首虧

本報記者 陳婷 趙毅 深圳報道

經歷三年高增長後,國內IVD(體外診斷)龍頭達安基因(002030.SZ)業績急轉直下。

根據年報,2024年,達安基因營收約8.53億元,同比下降27.27%,淨利潤約-9.25億元,同比下降983.98%。Wind數據顯示,這是達安基因近20年來首次出現淨利潤爲負,也是其自2004年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達安基因主要從事基因診斷技術及其試劑產品的研製、開發和銷售,主要產品爲體外診斷試劑。2020年—2022年,藉助於銷售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產品,達安基因業績迎來高增長,三年淨利潤合計約114.8億元,約佔其上市20年總盈利額的90%。

事實上,在淨利潤還有約1億元的2023年,達安基因扣非淨利潤已從2022年的51.76億元驟降至-3.64億元。對於近兩年業績下降的原因,達安基因方面均表示主要是受市場需求影響。

近日,達安基因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表示,公司在2023年業績下降後持續投入科研,積極拓展新品,但受市場需求減少影響,業績仍出現大幅虧損。該工作人員補充表示,公司近年持續降本增效,員工人數自2023年開始減少。而關於公司對市場需求何時迎來拐點的判斷,該工作人員稱:“目前把握不了。”

產品價量齊跌

在2023年還能勉強維持盈利的達安基因,到了2024年,業績一落千丈。

年報顯示,達安基因2024年營收回落至10億元以內,低於2019年水平,營業總成本約10.58億元,利潤總額約-10.71億元,淨虧損約9.25億元。

兩年前,達安基因尚處業績高光時刻,2022年營收高達120.46億元,淨利潤達約54.12億元,扣非淨利潤約51.76億元。到了2023年,公司營收同比下降90.2%,淨利潤同比下降98.07%,扣非淨利潤降幅超100%。

從暴賺到鉅虧,達安基因只用了兩年。

達安基因主營業務包括生物製品業務和金融服務。2024年,生物製品收入同比下降28.57%至約8.21億元,佔比96.2%,金融服務收入約3242.91萬元,同比增長1.2%,佔比3.8%。其中,生物製品業務包括銷售商品、提供勞務,銷售商品收入約7.12億元,同比下降32.06%,佔比83.49%,提供勞務收入同比增長7.03%至約9915.51萬元,佔比11.62%。

報告期內,達安基因銷售商品的毛利率爲36.43%,同比下降15.26%,生物製品業試劑類產品銷量約爲288.21萬盒,同比下降81.62%,生產量同比下降82.97%至約332.08萬盒,庫存量同比增長8.08%至586.58萬盒。

達安基因方面表示,受市場需求影響,POCT(即時檢測)相關產品生產量、銷售量下降。類似的表述亦出現在達安基因對公司2023年產品銷量下滑的解釋中。

前三年,達安基因生物製品業試劑類產品銷量呈現逐年同比增長200%以上的趨勢,2022年增幅達到314.26%,主要原因是市場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及核酸檢測儀器、相關耗材的需求持續,公司全力生產,充分保障市場供給。2020年—2022年,達安基因銷售商品的毛利率均達到70%以上,其中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的毛利率在8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達安基因的產品類別劃分中,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並非爲POCT產品,也就是說,在2024年,達安基因常規產品銷售亦遭遇挑戰。

事實上,達安基因在2024年業績預告中披露的業績下降原因不止於受市場需求減少影響,還包括價格調整因素。

記者注意到,在經過幾輪大規模集採後,達安基因旗下產品的終端售價大幅下降。2022年11月7日,達安基因下發調價通知函稱,自2022年11月起,公司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的價格進行大幅度下調,其中多個產品調整後的價格爲10元/人份。根據青海省藥品採購中心於2022年11月15日發佈的調價通知,達安基因旗下39款體外診斷試劑產品價格的降幅中位數達到76.85%,其中有4款產品降價超九成。

無法持續的新冠病毒檢測業務還給達安基因帶來了壞賬,並在近兩年吞噬淨利潤。

2023年,達安基因計提應收賬款減值損失1.54億元,佔當年歸母淨利潤的147.33%。2024年,公司計提應收賬款減值損失4.08億元,佔當期歸母淨利潤比例爲44.12%,報告期內,公司按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約1.02億元,按信用風險特徵組合計提的壞賬準備約9.16億元,壞賬準備期末餘額合計約10.2億元。

近三年員工驟減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績下降的2023年及2024年,達安基因的費用支出卻呈現不同的變動趨勢。

2023年,達安基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同比分別下降81.6%、58.18%,公司方面稱主要原因是營收減少。但在營收進一步下滑的2024年,這兩項費用不降反增,同比分別增長20.43%、6.32%至2.08億元、1.47億元,對此,達安基因方面沒有披露具體原因。

不過,達安基因近兩年研發費用持續下降,主要是因爲人員架構變動,對應費用減少。

2023年—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同比分別下降56.96%、25.36%至3.02億元、2.26億元,而在2022年,該項費用達到7.02億元,公司當年僅技術人員就有1888人(2020年僅有575人),公司總人數爲3580人。到2023年,公司技術人員爲1089人,員工總人數較2022年減少1612人至1968人。截至2024年年末,達安基因員工總人數爲1730人,其中技術人員有909人。橫向對比來看,達安基因近三年主要縮減技術人員、生產人員、銷售人員,其中技術人員共減少979人,生產人員和銷售人員分別減少503人、303人。按員工教育程度,達安基因近兩年的博士、碩士人數也有所下降。

與此同時,達安基因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近年從公司獲得的報酬大幅減少。其中,董事、總經理黃珞的薪酬從2022年的596.72萬元降至67.5萬元。董事、副總經理、董秘張斌及董事、副總經理蔣析文的薪酬均從2022年的約533萬元降至2024年的60萬元。

達安基因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對記者坦言,公司近年確實在持續進行降本增效的工作,出現了員工人數減少、管理層薪酬下降的現象,其表示:“這與公司業務的發展情況具有一定關聯性。公司今年的員工人數是否還會繼續減少有待後續公告披露。”

在此背景下,達安基因近年研發投入持續下滑,2024年爲3.87億元,同比下降26.91%,佔營收比例爲45.37%。對於2025年的研發投入計劃,達安基因方面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僅表示:“主要聚焦在有前景的重點項目上,實際投入較大程度上取決於各項目進度。”

對於新品的推出及上市計劃,達安基因方面亦沒有正面迴應,僅表示:“公司主營產品爲分子、免疫、生化類別診斷試劑及相關耗材、儀器等。公司已全面進入IVD全領域,聚焦於診斷技術和產品的臨牀、公共衛生、檢驗檢疫、生命健康相關領域等全場景應用,將繼續做大做強PCR及分子診斷技術、產品和市場領域,積極發展免疫、生化、分析儀器等全診斷技術平臺、產品和市場領域。”

提及業績提振措施,達安基因方面表示,公司目前經營情況正常,將積極推進各項業務發展,積極提升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公司的競爭力和價值創造能力。

(編輯:曹學平 審覈: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