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修地制法 臺南藍營民代 盼溪北迴歸南縣
國民黨臺南市議員等人,要求中央修地方制度法,並透過溪北地區人民公投,恢復原南縣,溪北纔可望重生。(曹婷婷攝)
臺南縣市2010年合併迄今,溪北人口流失5.4萬人,「我們只能是悲情城市?」國民黨市議員蔡育輝、方一峰和市議員參選人尤淨寬,28日要求中央修地制法,讓溪北人民公投是否迴歸原南縣,地方纔可望重生。
臺南市政府嚴正駁斥,指溪北邊緣化是刻意扭曲,並列出柳科3期等建設,強調溪北正在轉型、發展。
丹娜絲颱風與暴雨重創溪北,邊緣化議題再度浮上臺面。蔡育輝、方一峰和尤淨寬昨痛批地制法是惡法,「只准合併、不準分開」,溪北17區人口在2010年底有50萬8301人,迄今年7月底僅剩45萬3751人,人口外流肇因缺乏重大建設,且大部分土地被規畫爲國土保育、農業發展地區。
蔡育輝說,縣市合併後,對比溪南繁華,溪北人好像二等公民,15年來苦無重大建設,無法吸引年輕人留鄉,纔剛起步的柳科3期,5年內難以發展成熟,遑論立即帶動地方發展,「感覺只是畫大餅」,盼市府投入更多資源與重大建設照顧溪北鄉親,改變現狀。
蔡育輝指出,溪北17區總人口數45萬3751人,比宜蘭、基隆、花蓮、嘉義市、臺東、金門、澎湖、連江等縣市還多,也與南投縣、新竹市人口不相上下,15年來溪北既無重大建設與資源挹注,倒不如恢復原南縣,讓縣市各自發展。
南市府批國民黨過去長期「重北輕南」,新版《財劃法》更將導致臺南面臨嚴峻考驗;南市府也細數合併以來挹注溪北資源,包含麻豆工業區、開發中的七股科工區、規畫中的柳科3期,且溪北獲得公共建設、治水投資與產業園區開發,也遠超過縣市分治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