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15年溪北愈邊緣 臺南藍營民代喊修法、迴歸原南縣
國民黨臺南市議員蔡育輝、方一峰與市議員參選人尤淨寬(從左至右)要求中央修地方制度法,也能透過溪北地區人民公投,恢復原南縣,讓溪北重生。(曹婷婷攝)
丹娜絲颱風與暴雨重創溪北,讓溪北邊緣化議題再度浮上臺面。國民黨市議員蔡育輝、方一峰和市議員參選人尤淨寬28日召開「修惡法、讓溪北重生」記者會,痛批地方制度法是惡法,「只准合併、不準分開」,指溪北17區因縣市合併,人口流失5萬多人,大部分土地被國土規畫爲國土保育地區、農業發展地區,要求中央修地方制度法,讓溪北迴歸原臺南縣,地方纔可望重生。
蔡育輝表示,縣市合併後,愈來愈多後悔聲浪,鄉親也向民代陳情,對比溪南繁華,溪北人好像二等公民,合併即將邁入第16年、溪北愈來愈式微,統計至今年7月底,溪北17區總人口數是45萬3751人,人口流失5萬4千550人(10.73%),人愈來愈少、老化嚴重、沒有高薪工作機會也吸引不了年輕人,邊緣化只會愈來愈嚴峻。
3人也說,要求修地方制度法並非沒有道理,縣市合併前,溪北地區人口有50萬8301人,15年過去,統計至今年7月底,溪北17區總人口數是45萬3751人,比現有的宜蘭縣、基隆市、花蓮縣、嘉義市、臺東縣、金門縣、澎湖縣、連江縣人口還要多,也與南投縣、新竹市的人口不相上下,既然15年來溪北沒有重大建設與資源挹注,倒不如恢復原本的臺南縣,讓縣、市各自好好發展。
蔡育輝、方一峰和市議員參選人尤淨寬指出,溪北要拚活化,就要脫離臺南市,因此主張修改地方制度法,更痛批這是一部「只准地方合併、不準地方分開」的惡法,地方制度法第7-1條規定,只有將縣市合併改爲直轄市的規定,卻沒有從直轄市分離的相關規定,溪北地區人口有45萬3千多人,比宜蘭縣人口還多,也比花蓮縣和臺東縣人口還多,爲什麼溪北地區不能跟臺南市分開?
蔡育輝說,問題不處理,未來只會像火山爆發不可收拾,城鄉差距日益擴大,除喊話希望市府投入更多資源,讓溪北重生、恢復以前南縣榮景,也要求中央儘速修地方制度惡法,讓溪北迴歸原南縣,也能透過公投讓民意決定要繼續合併還是迴歸原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