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鄭麗文的訪談說起--和平爲根、制度爲基的兩岸試煉
田俊雄/東華公共事務研究學會榮譽理事長、中華戰略學會永久會員
鄭麗文在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後的媒體聯訪時,展現明確而具策略性的政治訊號:將「兩岸和平」視爲臺灣安全的「重中之重」,並以實務經驗、歷史論述及當前安全焦慮爲論據,揭露「九二共識」作爲兩岸互動的核心橋樑,嘗試重建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上的話語權。她的訪談充分釋出三層核心意:對內凝聚共識、對外爭取和平、對上形成監督對比。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圖/記者湯興漢攝)
從防禦到進取:重塑「九二共識」的話語主權
鄭麗文迴應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九二共識通關密語要通到哪裡?」的質疑時,以一句「不要裝傻裝不懂」開場,語氣直接,顯示她不願讓民進黨繼續主導詮釋權。她隨即援引歷史 —— 從李登輝時期的破冰、到馬英九時期的和平發展,重新界定九二共識的政治意涵:它不是統一的密語,而是兩岸「交流與和平」的起點。這一論述的關鍵在於去意識形態化,把九二共識視爲「全民期待的穩定關係」,使其脫離藍營傳統「一中框架」的爭議,轉向務實的民生語境。
這種策略並非新創,但鄭麗文的語言更貼近現實焦慮——她強調「兵兇戰危不只是臺灣的憂慮,而是區域與國際的憂慮」,成功把兩岸議題拉回到「和平穩定=國際安全」的框架。換言之,她把九二共識轉化如同「和平保險機制」,藉此使國民黨在政治上佔據「理性務實」的位置,與民進黨的「抗中保臺」形成互補對比。
拒絕派系內耗:以制度重塑國民黨的團結敘事
針對媒體提問「是否爲2028總統參選鋪路」、「盧秀燕一尊化」等黨內焦慮,鄭麗文的迴應延續她一貫的政治語氣:不正面否認、卻以制度與民主程序作爲防火牆。她表示國民黨會「尊重製度」,讓「最強、最適合的人選」透過公平競爭產生。這段迴應雖簡短,卻展現她的戰略佈局:她不急於強化個人政治野心,而是先穩定黨內氛圍、塑造「理性決策」的領導形象。
這對當前藍營而言至關重要。經歷多次選舉失利後,國民黨在世代與派系間裂痕深重。鄭以制度爲共識基礎,有助於緩和「新舊世代」與「地方派系」間的疑慮,也讓她在黨內建立一種「超然中介」的政治角色。此舉若能持續落實,有望扭轉國民黨長期「內鬥內行」的形象。
以卓榮泰談話爲契機:重新定義兩黨對話空間
當行政院長卓榮泰以半調侃語氣表示「希望鄭麗文能以贏過五位候選人的力道與習近平見面」時,鄭的迴應顯得格外成熟。她不以對抗或譏諷迴應,反而稱之爲「正面的鼓勵」,甚至強調「這樣的話出自閣揆之口,非常難得」。這種反向操作顯示出鄭麗文的政治智慧——她懂得把對手的質問轉化爲「跨黨合作的潛臺詞」。
她進一步提出「兩黨交流應成爲兩岸和平的橋樑」,並呼籲「執政黨也應遞出橄欖枝」。這不僅是呼籲,更是戰略宣言:鄭麗文意在建立「和平話語的主導權」。她的潛臺詞是:若國民黨能促成兩岸對話,民進黨反而會陷入「拒絕和平」的政治困境。此舉在輿論上對綠營形成柔性壓力,也爲國民黨爭取中間選民與產業界信任提供契機。
和平與主權之間:鄭麗文的政治平衡術
面對「軍機繞臺減少是否爲中共給的紅利」的敏感提問,鄭麗文采取審慎迴應——「無法確定,但若真如此,表示兩岸正啓動善意螺旋」。她沒有否認,也未認領功勞,而是把焦點導向「正向互動」與「臺灣內部團結」。這種「模糊而積極」的態度,避免被貼上親中標籤,因而展現出政策語境上的彈性空間地帶,並未掉入記者的假設性議題的陷阱,間接導向民衆期待追求臺灣和平、社會安定、民主自由的渴望。
然而,鄭的話語策略確實成功安撫了民間焦慮——她將「拼和平、拼經濟」與臺灣產業焦慮連結起來,將兩岸關係直接綁定「民生經濟」論述。這種民生化的政治語言,使她能避開意識形態爭辯,轉向具體利益論述,對中小企業與基層選民而言更具說服力。
對民進黨的反駁:揭穿「貼紅標籤」的政治疲乏
在面對南部藍營「怕被貼紅」的疑慮時,鄭麗文的語氣明顯轉爲監定。她直言「民進黨打反中牌已經嚴重失靈」,並指出此種負面選舉策略「引起反感」。她進一步呼籲「停止惡鬥內耗、讓臺灣迴歸正面競爭」。這段談話雖簡單,卻構成一個鮮明的政治對比—民進黨代表對立,國民黨代表和解。
此一論述的效用在於,它不僅鞏固藍營支持者,也可能吸引厭倦對立的中間選民。鄭麗文以「政黨良性競爭」作爲政治道德高地,把力推大罷免的民進黨淪爲「分裂社會」的負面形象。這是國民黨長期缺乏的話語攻勢,如能延續,將對藍營重塑政治能見度根具有長期效益。
以和平爲根,但須以制度爲基
整體而言,鄭麗文的媒體聯訪,語言真誠平實,思路清晰縝密。她既沒有陷入過度親中的政治陷阱,也沒有退回防守式的民族主義口號,而是以「和平與制度」爲雙軸,試圖在對內重整團結、對外重建信任之間取得平衡。
然而,真正的考驗纔剛開始。若「和平論述」缺乏制度化保證、若「善意螺旋」沒有透明的監督機制,則可能被外界質疑爲「以模糊換安寧」。唯有將和平納入民主程序、將對話建立在國會與社會監督基礎上,鄭麗文的「兩岸和平」主張,纔可能成爲國民黨重新崛起的正當路線,而非短暫的輿論幻象。
在這場新的兩岸試煉中,雖然仍有重重阻力和挑戰,鄭麗文以一種溫和而堅定的語調,深獲中間選民青睞,經由深化兩岸和平論述,建構以和平修補撕裂、以制度守住底線的政治重建,將會贏得臺灣廣大的民心士氣,開啓國民黨浴火重生的精彩篇章。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