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兩岸和平統一? 鄭麗文:不用這麼極端中間很多事要做
記者鄭佩玟/臺北報導
國民黨新任黨主席鄭麗文兩岸路線備受關注,黨內基層憂心其「親中」色彩恐衝擊2026選情。鄭麗文接受《ETtoday新聞雲》獨家專訪時直言,「我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未來可能是多數年輕人趨之若鶩的選項,會帶來會更多的選票,因爲風向已經變了,民進黨打了多年的抗中保臺牌引起人民厭煩。至於被問到臺灣人民厭惡抗中牌,不代表也會支持兩岸和平統一?鄭麗文笑說,爲什麼馬上要把事情推得這麼急,這麼極端?中間還有太多事情要做。
鄭麗文表示,民進黨幾十年來的論述反中、仇中,尤其拿到國家機器的時候,更是全面性的在帶風,其中最爲大家所熟悉的就是改課綱,把歷史改得支離破碎、過於狹隘,導致下一代對中國陌生,民進黨很明顯的改變了大家對中國人的認知,要說出這三個字,對現在很多臺灣人是不自然的,「不會自然的說出我是中國人。」
「臺灣與中國在地理上、法理上、文化上、歷史上,都不應該是對立的,更不應該是二擇一。」鄭麗文認爲,兩岸情感的承接應該是自然而然,對於未來性也需要一個過程;她說,在這樣的過程之中,很多人擔心會對選票有負面影響,但事實上,現實的風向早已改變,例如民進黨打了多年的抗中保臺牌,以及賣了多年的「芒果乾」(亡國感),在這次大罷免中徹底失靈,引起了人民的厭煩跟反感,進而激出了不同意票。
鄭麗文指出,據媒體民調中,有高達六成不支持總統賴清德的兩岸政策,這也能看出風向在變,其中的原因,首先,當然是中國大陸快速的上升跟改變,在很多的硬實力及軟實力上的全面的崛起,美國也不再是過去全世界所向往的美國夢,這個風也開始吹向臺灣。
鄭麗文說,第二次看出抗中牌完全失靈,是在這次黨主席選舉。力挺郝龍斌的趙少康於選舉後期指控大陸介選,從結果來看,這訴求已證明徹底失靈,且甚至帶來反效果,「現實風向改變了,老百姓對毫無理性又沒有上限的濫用抗中、反中牌,已經是厭煩至極。」
▲鄭麗文重申,「我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圖/記者徐文彬攝)
鄭麗文強調,臺灣人對於內部的撕裂跟空轉內耗,越來越清楚的認知這些一點好處都沒有,若這條路繼續走下去,更可能會引爆兩岸的戰火,這更是絕大多數人不願意見到,包括民進黨的支持者在內也不想。若今天國民黨把臺灣跟中國文化、歷史做連結,甚至於未來兩岸可以和解跟合作,讓中國大陸這個詞不再被民進黨妖魔化,那就會獲得多數臺灣人支持。
鄭麗文認爲,未來說不定年輕人趨之若鶩的選項,很可能會是這套論述,那自然而然便會帶來更多的選票,不必要的仇恨或跟中國大陸的刻意切斷,其實是放棄了很多很好的機會,更讓臺灣產業沒有競爭力,就這點來說,許多中間選民甚至是綠營支持者,包括中小企業主們,大家都很務實會去因應國際現實,不可能跟中國大陸切斷市場,「因此連最深綠的中小企業主都在轉變了,因爲每個人都知道民進黨兩岸政策是自尋死路。」
「爲什麼會有中間選民跑出來投反罷免?是因爲國民黨很厲害嗎?不是的!是因爲他們真的很愛國民黨嗎?不是啊!是因爲他們受不了民進黨怎麼可以無差別大罷免,怎麼可以把臺灣搞成這麼的仇恨,然後只有政治鬥爭,其他的事情都不能夠討論?」鄭麗文說,產業每天面對多少問題,有必要因爲搞仇中、反中,讓大家都沒活路嗎?鄭麗文強調,自己這一套論述才能夠真正的緩和兩岸的局勢,才能夠包容所有的力量,因爲兩岸不該與不要自相殘殺。
而當被問到臺灣人民厭惡抗中牌,不代表臺灣人民會支持兩岸走向和平統一時,鄭麗文笑說,爲什麼就馬上要把事情推得這麼的急?不用推得這麼的極端、推得這麼快速吧!中間我們有太多事情要做了。
至於傳出有幕僚建議設立「黨改組」,建議把反共從黨章中拿掉,鄭麗文否認稱,「我印象中沒人這樣跟我建議,還沒討論到是否把反共從黨章中拿掉。沒有要設修改黨章的黨改組,但上任後黨務改革會一直去推動。」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專訪。(圖/記者徐文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