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鄭麗文:九二共識是兩岸消極基礎 盼賴清德下架臺獨黨綱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圖/記者徐文彬攝)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被認爲是「非典型勝選者」的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在兩岸議題上的論述備受關注。鄭麗文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時表示,九二共識其實是非常消極的政治基礎,但起碼能讓兩岸可以對話、交流、見面、甚至坐下來談,至於積極往什麼方向走,還有待努力,但若總統賴清德願意接受九二共識、下架民進黨臺獨黨綱,「我相信賴清德也可以改變兩岸關係,也可以迎來兩岸的和平」。
鄭麗文指出,她覺得九二共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政治基礎,從1992年開始,在李登輝總統任內、在馬英九總統任內,都具體發揮了巨大的成效,大家有目共睹,也沒有因爲民進黨刻意炒作的「一中疑慮」而造成問題。她反問,「在李登輝任內的兩岸交流、以及馬英九八年之內的兩岸關係,有出現任何對臺灣不利嗎?有出現任何威脅嗎?完全沒有啊。」
她批評,一中原則是民進黨刻意操作的,「他就是怕九二共識繼續發揮,其實我覺得民進黨是很不智的。」鄭麗文認爲,當年蔡英文上任時若敢再多跨半步、接受九二共識,「那就完全不一樣」。她指出,民進黨用九二共識作爲臺灣內部政黨區隔,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政治對立,「我覺得是不對的,我認爲臺灣內部的政黨競爭,不應該建立在這個態度上。」
鄭麗文強調,如果朝野能共同在九二共識上尋求兩岸和平與和解,這纔是對臺灣最有利的。可惜民進黨爲了內部選票與政黨區隔,不惜斷送兩岸和平發展的契機,導致蔡英文八年任內兩岸跌至冰點。她指出,賴清德的個人風格與過去身爲臺獨政治工作者的背景,使得兩岸關係快速惡化,「這都對臺灣是非常不利、不智的,是讓我們真的得不償失的。」
鄭麗文認爲,九二共識雖是「消極的政治基礎」,但能排除兩邊不必要的疑慮,讓雙方起碼能對話、交流、見面,「至於積極往什麼方向走,還有待努力,但至少九二共識可以讓兩邊握手、見面、坐下來談。」
被問到馬政府時期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但現在中共一直強調,「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臺灣是否已沒有各表的空間?鄭麗文迴應,「那當然對我們來講,我們都在講中華民國,這哪有什麼問題?就是我們講中華民國,他講他的,九二共識不就是這樣?就是他講他的、我們講我們的,理論上應該是要這樣。」
她進一步指出,兩岸隔絕已久、分歧嚴重,不可能一夕之間完全彌平,要努力化解過去所遺留的分歧,創造未來和解合作的可能性,不希望讓兩岸往惡意、仇恨、對立的方向發展,甚至最後一發不可收拾、還打仗,「我們希望往一個不一樣的方向去發展。」
鄭麗文也提到,未來若國民黨執政,且她有機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或許可以跟大陸談說不要再共軍繞臺」。但她坦言,國民黨目前仍在野,除非民進黨願意聽她的勸,不要再去製造無謂的對立與仇恨、化解兩岸分歧。如果賴清德願意接受九二共識、下架民進黨的臺獨黨綱,「我相信賴清德也可以改變兩岸關係,也可以迎來兩岸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