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在地到共好 企業良善影響力的實踐
王國雄董事長介紹成真咖啡Logo咖啡樹的藍色樹葉由來。 圖/聯經出版提供
一杯咖啡,改善了地球彼端的飲水資源!在9月9日聯經「創生.成真」人文永續講座中,成真咖啡王國雄董事長分享了企業LOGO的設計:在泥土上長出的咖啡樹,樹葉不是綠色,而是藍色水波紋,象徵着企業人文永續經營的善循環。成真咖啡把50%的利潤投入「非洲潔淨水計劃」,不只打井改善飲水問題,也直接採購咖啡豆,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實踐「讓咖啡循環世界美好」。
「成真的願景是成爲社會企業的典範,我們始終以利他爲出發點。」王國雄董事長回憶,當初規劃從王品退休時,心中最掛念的,就是創立一間能帶來正向影響的社會企業。
成真咖啡不只將潔淨水源送往非洲,更把這股溫暖注入每一位員工的心中。企業文化強調「一家人主義」,不僅有家庭拜訪,還設計了學長姐關懷制度。在留纔不易的時代,成真卻能維持高達 92% 的留任率,正是人文核心力量的展現。
在經營上,各分店都需獨立製作財務報表,若有盈餘便由員工共享。「大家最期待的就是分紅的那一天,因爲爸媽只知道發薪日,卻不知道還有分紅日!」王董事長話一落,全場笑聲洋溢。
企業顧問與作者洪震宇老師,向聽衆展示如何運用獨創現場力。 圖/聯經出版提供
下半場,由企業顧問斜槓作家的洪震宇老師,以其在企業顧問、培訓與地方創生領域的深厚經驗及SMART五力獨創方法學,分享無印良品與遠東集團兩個案例,談到如何在建立社會影響力的同時,還能創造讓人感動的記憶。
「唯有了解對方的故事,才能找到合作的契機。」洪老師指出,從願景、規劃到執行,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溝通。企業、社會與員工之間的交流是否精準,將決定計劃能否真正落地,帶來在地的改變,而非僅存在於構想之中。
洪老師以無印良品臺東旗艦店爲例說明:員工先在臺北總部進行市場調查與問題整理,隨後深入臺東走訪,走過鹿野、延平、關山等地,親身體驗當地風土民情,透過對話與提問,用新的語言重新定義在地價值。經過「現場力」的淬鍊,臺東旗艦店的空間、產品與體驗皆展現出「臺東限定」特色,包括將走訪中觀察到的在地元素融入空間設計,並推出臺東香氣展與職人手作體驗。進一步地,無印良品也設計了移動服務車,主動將產品帶入偏鄉,貼近並服務當地居民。
洪老師特別提醒,ESG 的 S(社會)最難的地方在於「顧客不是組織」,因此必須投入更多心力去傾聽、探詢並凝聚共識。他引用松下幸之助的話:企業的本質就是溝通。唯有走進現場,理解脈絡,纔有可能做出打動人心的企劃。
對談中,洪震宇老師率先拋磚引玉,向王國雄董事長請教:成真咖啡與王品集團的經營模式有何不同? 圖/聯經出版提供
講座最後,兩位主講人進行了一段精采的短對談。洪震宇老師率先拋磚引玉,向王國雄董事長請教:「成真咖啡與王品集團的經營模式有何不同?」
「王品是事業,成真是志業,心情比較輕鬆,可以追求綜效,不必過於顧慮他人觀點。可以說現在比以前更快樂。」王董事長表示。他進一步說明,做一件事不會只追求單一效能,而是希望綜效能達到一加一大於二。例如在永續循環上,除了處理菜渣,也能提供小農肥料,實現多重價值。
這場由聯經主辦的人文永續講座,也同時公佈了「第三屆人文企業獎」報名開跑,透過這樣的平臺,希望吸引有志一同、認同人文價值的企業團體交流、分享與參與,進而形成正向的影響力。參加講座嘉賓,都是對企業永續及地方創生等議題有興趣的公司團體代表,發問熱烈;有來賓問到成真如何說服員工一起實踐社會企業,王董回答是:先要找對的人。不論是基層員工還是高層主管,都要先對齊彼此的價值觀,這步驟已找到半個對的人;另外在月會上布達人文價值的訊息,也很有效。聯經出版陳芝宇總經理則請教王董「利他也是利己」的概念。王董說,早期企業只顧自己,成本由社會吸收。將人文納入價值,先利他再利己,不僅找到認同理念的夥伴,也讓品牌故事更易傳播,形成正向循環。
主講人王國雄董事長、洪震宇老師與參加的聽衆合影。 圖/聯經出版提供
第三屆人文企業獎自即日起至11月28日接受報名,分爲社會關懷、教育提升、藝文推手、地方發展、生態保育五個獎類,誠摯邀請耕耘人文領域的企業加入人文企獎行列,詳情可至官網查詢。
📍報名與詳情請見「人文企業獎」網頁:
🔗 https://linkingthink.com/lkawards
📞 報名洽詢聯絡人:
聯經出版|活動窗口 林書宇專員
電話:(02) 8643-3972
Email:linkingawards@udngroup.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