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寓言學管理/團隊助攻王 應納入績效獎勵
話說,籃球運動中的助攻是指向隊友傳球並直接促成得分,NBA助攻王是每賽季平均助攻次數最多的球員。約翰‧史塔克頓獲助攻王次數最多(共九次),其打法實而不華,且重團隊合作,更被譽爲「半場戰中最好的控球后衛」。
籃球比賽中,協助得分的助攻,受到讚揚並給予獎項。組織中,類似行爲在績效考覈時,是否一樣受到鼓勵與獎勵?
團隊合作,是許多公司的核心價值觀與職能。但若無配套措施,不管如何疾呼,最終,只是文宣廣告。
譬如,早期NBA,得分最高選手,獲得最大掌聲與榮耀,英雄主義盛行。設置助攻獎項後,助攻價值獲得肯定,也落實了團隊合作。
因此,若組織已設團隊合作職能,建議在列計績效時,將行爲分數納入。藉此,宣示重視團隊合作行爲,而非只是口號或標語。
若團隊合作已列入績效分數,接着,可進階思考:團隊合作在衆多職能中,重要性排序又是如何?
績效管理課程中,曾讓學員針對以下成員,進行考覈的排序討論。
˙張三,任務完成80%,性格追求完美,已完成部分的品質滿分。
˙李四,任務完成80%,品質80分,但樂於助人,協助他人完成專案。
若自身任務達標後,展現助人精神,多數主管多無異議,也全力支持。然而,若自身未達標,主管還會支持助人行爲嗎?
討論中,覺得張三績效較好者,顯示重視工作品質與達標。且傾向先達成個人目標,行有餘力,再去幫人。
判定李四績效較佳者,則認爲團隊合作的行爲較爲寶貴。80分的品質分數已符合標準,而助攻行爲,對團隊氛圍與凝聚力提升,有極大助益。
管理決策沒有對錯,只不過,它將導引成員的行爲走向。
管理者須思考清楚,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排序,並在考覈時,採取對應評價,方能避免言行不一致,導致成員無所適從。
團隊合作的第三個思考點,是所謂「團隊」,指的是所轄團隊,抑或是也包含同公司的其他團隊?這個議題,挑戰本位主義思維。
對主管而言,自己績效沒完成,但幫了其他團隊,使其績效突出,自己反被比了下去,恐將影響獎酬與未來升遷。
想破除此種本位主義思維,建議同樣可從制度設計着手。
可在績效目標類別上,除了權責目標外,加上「協作型目標」,列爲加分項目。當助人達成成果時,並計產出貢獻,以凸顯行爲的實質價值。
最後,在內部獎勵制度上,可針對展現合作精神的團隊或個人,設計職能獎項,並提供獎酬。不僅能引發注意,更增加行爲出現的機率。
此外,爲了提升宣揚效果,還可將經典事績,後製成可傳播的案例,讓內部具備標竿參考,更清楚行爲準則。
故事中,約翰‧史塔克頓獲助攻王稱號次數最多,在NBA的名人事蹟中,他受到讚揚與傳頌,也讓更多選手以爲模範,努力助人得分。
在其他成員需要協助時,您期待有人出手相助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需要一個有效機制,讓互助合作的行爲不僅被看見、被獎勵,還要在鎂光燈下高調地讚揚,如同NBA的助攻王獎項。
反之,只是鼓吹合作,但考覈時,不僅不計分,沒有讚美及獎酬,還被冠上「多管閒事」污名,則自然「自掃門前雪」行爲當道,團隊合作淪爲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