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幕到雲端 技術賦能讓鄉村孩子看見更大世界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7日電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甘溝驛鎮鍾岔小學,是一所只有一名學生的小學,這名唯一的學生叫王永晶。
從一年級起,王永晶就獨自一班。後來,隨着爲數不多的其他幾名學生相繼畢業或轉學,她成了校園裡唯一的身影。校長說:“永晶她沒有條件走出去,她只能在這裡上學。”
爲了讓她不感到孤單,幾名老教師在課程設計和課餘生活上對她照顧有加,而這個懂事的學生也用“更努力”“更刻苦”回報着老師。
2023年12月,一支志願者團隊來到鍾岔小學,爲王永晶放映了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放映結束後,王永晶的班主任感慨道:“你們能來給她放電影,讓她看到我們的祖國不僅是周圍這幾座大山的樣子,是一件特別好的事。”老師們有一個樸素的願望,希望王永晶走出這裡,去更遠的地方,更大的世界看看。
這個故事來自愛奇藝“光影助力成長計劃”微紀錄片《一個人的學校》。2024年11月起,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攜手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新聞網,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組織開展“數愛無疆”數字公益故事徵集展播活動,《一個人的學校》入選。
讓孩子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光影助力成長計劃”的初心。五年來,這項計劃走入雲南怒江、新疆和田、山西平型關、河北青龍、甘肅會寧,共爲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學校捐建影視教室58間,開展流動放映669場,惠及60多萬中小學生。
讓更多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也是數字技術助力教育的重要體現。在“數愛無疆”數字公益故事徵集展播活動入選作品中,由五八公益基金會與北京蒲公英公益及蝸牛我行發起的“千人伴讀,築夢未來”項目,讓鄉村孩子們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與城市孩子共同讀書,攜手成長。
在河北省興隆縣,一名鄉村女孩在伴讀項目小程序上傳當日的閱讀視頻。隔天,再次上傳時她就能收到來自北京小夥伴的伴讀打卡提示。雖然只在屏幕上見過面,但兩人已是精神世界的好朋友。
數字技術,以最簡單的方式悄然播下閱讀的種子,搭起溝通的橋樑。活動前三年,“千人伴讀,築夢未來”項目已經覆蓋了湖南、雲南、內蒙古、河北等地的22所鄉村小學,參與學生近4000人,累計提交閱讀視頻超過110000次。後測問卷數據顯示,學生們的閱讀時長和閱讀書目數量都有顯著增加,爲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奠定了基礎。
從一部電影到一次伴讀,從教室裡的光影到屏幕中的互動,數字技術正悄然激發鄉村教育的活力。在無聲的連接中,越來越多的孩子正走出大山,看見世界,也被世界看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