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村少年到藝術使者

近日,記者來到北京市通州區宋莊藝術小鎮江西籍畫家胡才春的畫室。推門而入,一幅幅以江西風景爲主題的國畫作品呈現在眼前。此時,胡才春正在進行繪畫創作。從鄉村少年到藝術大師,胡才春的故事裡,有對藝術的執着堅守,有對家鄉的深沉熱愛,更有對文化傳承的使命擔當。

鄉村沃土孕育藝術夢想

1964年,胡才春出生於餘干縣白馬橋鄉山源村。8歲時,憑藉一幅稚嫩的《向日葵》繪畫作業,胡才春獲得老師的誇讚,成了他藝術生涯的起點。

“那時候沒有畫具,作業本反面就是畫布。”回憶起童年時光,胡才春臉上滿是笑容。沒有專業指導,他就對着課本插圖臨摹。初三那年,父親帶他拜訪縣文化館的繪畫老師,他才第一次知道什麼是素描。“老師教我如何用鉛筆表現‘三面五調’,那感覺像推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胡才春感慨道。此後,在家人和老師的支持下,胡才春開始系統學習繪畫。1980年胡才春高中畢業,考取了江西省文藝學校美術系。在文藝學校的三年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不僅在美術專業上精進不休,還廣泛閱讀文學作品,讓文學與藝術相互滋養,爲未來的創作之路築牢根基。

北漂逐夢淬鍊筆墨人生

1996年,胡才春前往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進修。進修期間,他像海綿一樣汲取養分,課堂上跟着名家研習國畫,課後泡在美術館裡臨摹經典,週末揹着畫夾去公園寫生。他還利用業餘時間爲《中國校園文學》雜誌撰稿、畫插圖。

1997年,他與幾名同學在中國美術館參與聯展,胡才春作爲青年畫家初露頭角。進修結束後,他返回家鄉,繼續夯實基礎。2000年,胡才春再度奔赴北京,正式開啓北漂生涯。先後在北京力邁學校、徐悲鴻中學、清華附中等院校任教,培養了許多優秀學子。他始終保持着對藝術的多元探索,在繪畫、書法、文學、攝影等領域均取得不錯的成績。爲了能全身心地投入藝術創作,2015年初,他選擇來到藝術氛圍濃厚的北京市通州區宋莊藝術小鎮,成爲一名自由畫家。

藝術爲筆書寫文化擔當

胡才春始終情繫家鄉,將對江西的熱愛融入每一幅作品。上饒的三清山、望仙谷等美景,在他的筆下煥發出迷人的光彩。他創作的《三清仙境圖》以三清山姐妹鬆爲原型,將江西的靈山秀水濃縮於筆墨之間,2024年3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收藏,成爲宣傳上饒的一張文化名片。他還積極投身於紅色文化傳承,深入江西多所學校開設公益美術課,用畫筆生動描繪方誌敏等先烈形象,將美術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緊密結合。

在國際文化交流舞臺上,胡才春是一名活躍的文化使者。他多次前往巴西、墨西哥、喀麥隆等國駐華大使館以及歐洲多個國家舉辦畫展,傳播中國文化。今年3月1日,在喀麥隆駐華大使館舉行的文化交流活動上,他展開長卷《上饒風光》,生動介紹家鄉美景,贏得外國友人的高度讚譽,並被喀麥隆駐華大使館聘爲特邀文化顧問,成爲中非文化交流使者。近兩年,他還積極牽線搭橋,促成20多家企業開展國際貿易交流,讓藝術成爲連接世界的橋樑。

江西日報特派全媒體記者 史港澤 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