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選址到物流銷售 AI解決零售關鍵痛點
工研院整合AI、自動化、雲端平臺等技術,打造出一站式AI智慧零售解決方案,讓仰賴人力的繁瑣流程變得輕鬆高效。
【撰文/賴宛靖】
面對零售業商品繁多、人力短缺、轉型困難、成本上升等挑戰,工研院整合AI、自動化與雲端平臺技術,打造出「一站式AI智慧零售解決方案(Solution Hub)」,從開店選址、揀補貨調度到促銷與物流管理,全面協助業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加速數位轉型,榮獲產業化貢獻金牌獎。
「零售服務業面對商品種類繁多、需求變動迅速、人力資源有限、營運成本不斷上升等挑戰,智慧化轉型雖已勢在必行,但實際推動卻困難重重。」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組長洪筠緯指出,爲協助業者迎戰數位轉型壓力,團隊整合AI、自動化、雲端平臺等技術,打造出一站式AI智慧零售解決方案(Solution Hub),爲零售業的各種痛點提供全方位對策。「從開店前的選址規畫,到營運中的補貨、人力調度,再到商品促銷與後端的庫存管理,Solution Hub就像是零售業的全方位顧問,能協助業者一次到位、解決轉型路上的各種問題。」
AI讓零售業聰明、省工、會賺錢
團隊扮演如「中央工廠」的角色,依據產業的共通需求,打造一系列AI智慧零售解決方案,讓仰賴人力的繁瑣流程變得輕鬆高效。導入智慧工具後,業者不僅能節省超過50%的人工工時、大幅降低70%的缺貨損失,還能透過智慧定價與即期商品的管控與促銷,讓預估營收提升20%,爲毛利有限、智慧轉型不易的零售業注入新活水。
以布點選址爲例,過去須仰賴人力實地走訪,比較人流、競爭店家與周邊設施,再根據經驗打分數,過程費時又費力。如今只需輸入地址,系統即可自動蒐集相關資訊,快速分析優劣,讓分析效率從原本每週5案躍升至10案以上,大幅提升投資決策效率與精準度。店面確定後,系統還可支援動線設計與商品陳列的智慧化分析。
正式營運後,在營運管理端,AI可從商品效期辨識、自動盤點到銷量預測與庫存調整全流程自動化,不僅省人力,也讓作業更加精準。在行銷推廣上,更加入圖文自動生成與顧客特徵辨識功能,協助業者更瞭解顧客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行銷策略。
除了門市營運,團隊也致力於提高供貨前置倉的效率,近幾年協助包括新竹物流、東森購物、Yahoo奇摩購物中心等8家業者優化商品處理流程,倉儲空間利用率提升50%,出貨時間縮短60%,同時提升作業人力效率50%。系統也支援物流士優化送貨排程,搭配數位駕駛助理,最佳化倉儲到門市的配送流程,甚至也能協助三大外送平臺,在外送員短缺時靈活派車,讓消費者更快拿到商品,有效節省資源、降低碳排。
此外,針對運輸需要的包材,工研院服科中心專案經理林鼎爲表示,工研院開發耐用、好清洗、可多次回收再用的「低碳循環箱」,結合RFID與物聯網技術,可即時追蹤箱子使用次數與狀態,建構電商、物流、通路與消費者之間的循環包材回收機制,目前已整合全臺3大網購平臺導入,以3大超商超過13,000家門市作爲回收據點,打造綠色物流新模式。
從柑仔店到智慧場域 AI走進每個街角
AI技術也開始走入更貼近生活的社區通路。近期工研院與全臺擁有800家門市的美廉社合作,打造智慧零售示範場域。美廉社以社區小型柑仔店爲品牌定位,過去多半依靠店家經驗備貨,如今導入AI需求預測模型,加入天氣、節慶、促銷等變因進行推估,庫存週轉率提升超過15%,並且有效降低報廢率。
在價格管理方面,美聯社也率先試行「電子標籤」與「動態定價」,系統可主動根據商品效期、銷售狀況或促銷檔期,在後臺調整價格後,直接顯示在貨架標籤上,省去人工換標籤,也能精準掌控產品數量與效期。洪筠緯表示,經過這幾年的合作,原本經營上較倚靠人力的美廉社,跨出導入AI技術的第一步,優化營運流程,成爲業界的參考典範;對工研院團隊而言,則是一個非常好的AI落地實證舞臺,也能累積更多現場實務經驗,建立更多爲產業貢獻的基礎。
工研院服科中心副經理塗兆輝指出,多數零售業者在導入系統前最關心的,無非是「要花多少錢?能帶來多少效益?資料會不會外流?」,而工研院是科研機構,並非商業的系統銷售商,是以協助產業升級與推動智慧化的角度爲業者解決問題,讓零售業者更願意說出實際需求與挑戰,讓技術導入,真正對症下藥。
同時,面對AI技術日新月異、應用門檻高、IT人力短缺等痛點,一站式AI智慧零售解決方案能以模組化設計與雲端平臺形式,提供依需求彈性啓用的服務架構,不論採訂閱制或租用制,皆能讓零售業者用最低負擔取得先進技術。此外,遠端維運支援也大幅降低AI導入的人力與成本門檻,真正讓中小型零售業也能跟上智慧浪潮,成爲推動臺灣零售服務業邁向新時代的重要驅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