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精準服務到全域護航 麗江打造企業身邊“法治便利店”
從園區“便利店”到全域服務網絡,從“企業安靜期”到新業態護航……麗江市打出“法律服務站+精準普法+制度保障+行業深耕”的“組合拳”,讓法治溫度傳導至企業發展全鏈條。
創新服務模式
“不用出園區就能找律師審合同,服務站還幫我們梳理法律風險清單,太好了。”作爲雲南“3815”發展戰略法治領域重點項目,華坪產業園區一家企業負責人的感慨道出公共法律服務站的“零距離”價值,成爲企業身邊的“法治便利店”。
服務站牆上,法律援助、糾紛調解等6項服務流程以“圖文+二維碼”清晰公示,智能終端“法律服務機器人”與每週二、週四駐點的雲南某律師事務所團隊形成“人機協同”模式,全方位迴應企業法律諮詢、法律援助需求,實現法律服務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
“我們正在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建立法律風險預警清單,讓企業提前避坑。”麗江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服務端口前移的創新,不僅解決企業“找法難”,而且主動預判風險“治未病”。
深化法治體檢
麗江市持續深化法律服務進企業專項活動,依託“萬所聯萬會”平臺提升服務質效,通過“法治體檢”、講座、諮詢等形式,爲企業提供定製化法律服務。針對28家律師事務所,量化其深入民營企業服務頻次,聚焦勞務用工、商事合同、知識產權等高頻法律問題,組織律師深入企業、工地宣講民法典、勞動法等法規,強化企業及職工的法治維權意識。
同時,積極動員律師參與商會調解,優化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律師在企業間、企業與員工間的調解作用充分發揮,有效降低企業糾紛解決成本。
靶向破解難題
“用戶信息收集怎麼避開紅線?”在“民法典進企業”宣講會上,律師以民法典相關知識爲核心,指導企業建立用戶授權、風險評估、技術防護同步的數據收集“三同步”機制,精準迴應互聯網時代的合規難題。
“原來聊天記錄也能當證據。”一名商戶對照《商戶經營法律指引》完善臺賬的場景,折射出“送法進商圈”的實效。
針對企業全生命週期風險,律師深入古城區投資控股集團、玉龍縣工商聯等單位,結合民法典等法律法規,爲小微企業破解合同糾紛、勞動用工、知識產權等難題,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
“要明確區分‘個人原因退訂’與民法典規定的‘不可抗力退訂’。”在麗江“和和美美”文化旅遊法律服務站,律師正指導民宿經營者修訂退訂條款。
該服務站爲文旅業態推出“一業一策”精準服務,針對企業服務需求,組織黨員律師團隊每年開展“文旅企業法治體檢”,深入景區、旅行社等,爲企業提供合同審查、合規指導等貼心服務,幫助企業排查法律風險,制定風險防範措施,助力企業穩健發展。
記者 姜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