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模型到人形機器人,諾安基金鄧心怡詳解中國科技產業突破路徑

當前,AI正成爲下一輪科技週期的核心引擎,國內DeepSeek的崛起更點燃了產業應用熱潮。

立足於產業發展,諾安基金研究部總經理鄧心怡在2025年五道口FICC&長江證券聯合論壇上深入分享了其對AI與機器人產業的前瞻性觀點,強調AI或將引領未來十年的科技發展,要聚焦中國科技,圍繞大模型能力的變化,關注具備客戶、場景、數據優勢的應用領域,關注半導體國產化等保障模型和應用落地的關鍵基石,關注人形機器人量產突破、產能缺口及泛化能力提升等相關環節投資機會。

AI技術經歷迭代、成本下降與商業化的多重突破會上,鄧心怡詳細闡述了今年來AI領域的最新進展,她指出,AI模型版本正經歷快速迭代與成本下降。從能力上,大模型圍繞着多模態和思維鏈兩條主線交替上升。她以谷歌Gemini 2.5 Pro和阿里雲Qwen-Omni-Turbo爲例,說明模型已能實現百萬級token的超長上下文理解,並深度融合文本、圖像、音視頻等多模態信息。此外,從成本下降的角度,國內廠商是中堅力量,如DeepSeek和阿里雲通過工程化創新大幅降低推理成本,推動高性能模型“平民化”,爲AI應用的商業化鋪平道路。

在商業模式上,鄧心怡指出,開源生態的崛起正在挑戰傳統閉源模式,開源與閉源的博弈正在加速催生新的商業範式。鄧心怡特別提到,國內開源模型如DeepSeek R1和阿里QWQ-32B的開放協議源碼,爲全球AI生態注入了新活力。在應用層面,圍繞Agent模式,“集成式創新”的商業化路徑正在被開啓,異步型的Agent更是開創了訂閱制與任務消耗付費制相結合的盈利路徑,通過提升交付標準,顯著節約時間,提升了用戶付費意願,打開了AI應用的商業空間。

“大模型的能力,正在從簡單的答案生成、多模態生產、到過程推理、再到多模態推理的深度融合,模型能力不斷突破也一定會帶來應用範圍的提高。”鄧心怡表示。在此基礎上,她認爲可關注已經具備客戶、場景、數據資源的應用領域,未來充分發揮AI模型功能與其場景數據優勢相結合的能力;同時,尤其關注保障模型和應用落地的關鍵基石,即半導體國產化領域,包括國產GPU芯片、半導體設備材料等關鍵環節的投資機會。

機器人是虛擬走進現實的重要載體,核心矛盾是量產此外,今年以來,AI技術正從虛擬世界走向現實物理世界,鄧心怡認爲,人形機器人是AI技術從虛擬走向現實的最重要載體。她回顧了2023年北京亦莊人工智能大會上人形機器人的表現,對比2025年機器人馬拉松的驚人進步,指出技術進步的速度遠超預期。投資方向上,鄧心怡建議重點圍繞產業核心矛盾、技術邊際變化與產業政策推動三點動態佈局。

她強調,當前具身智能產業的核心矛盾是量產,2025年是人形機器人量產的元年,而中國完善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將成爲量產的關鍵支撐,關注技術壁壘高、產能缺口大的核心環節,如絲槓、減速器、電機、關節模組等進行佈局。

在技術迭代方面,她認爲可以關注軟、硬兩方面變化。硬件層面,關注新一代靈巧手,緊密跟蹤各本體公司技術路線的收斂方向,關注微型絲槓、傳感器與電子皮膚等核心環節。軟件層面,她提出,人形機器人的泛化能力主要是由軟件和模型帶來,作爲大小腦與訓練數據等環節亟待突破的關鍵,重點關注其中的運動控制、動作捕捉、操作系統與物理仿真等方向。

在產業政策方面,鄧心怡表示,從頂層設計、地方規劃到產業加速落地的政策鏈條已見成效,創業公司與大廠紛紛入局,形成生態合力。因此,在國內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下,關注國內人形機器人本體公司及其產業鏈涌現的投資機會。

聚焦中國科技,重點關注三大方向

最後,鄧心怡總結道,對於全年,要聚焦中國科技,圍繞大模型能力的變化,關注具備客戶、場景、數據優勢的應用領域。AI將深刻賦能營銷、教育、生物醫藥等千行百業,而半導體國產化(如GPU芯片、設備材料)是保障AI模型和應用落地的基石。在虛擬和現實交互中,人形機器人是重要的戰略新興產業和終端載體,關注解決量產問題、產能缺口大的關鍵環節,關注決定機器人泛化能力的軟件和模型的決定性影響。

她特別提到,諾安基金近期發佈了《中國科技,敢!諾安基金2025年科技投資報告》,爲投資者提供全面的科技投資視角。也正如鄧心怡在此前的報告發佈會上所言,“我們堅定看好中國科技的長期發展。諾安基金科技組也一直在行動着,以熱愛與堅守爲驅動力,持續跟蹤全球技術迭代的脈絡,通過深度產業調研與交叉驗證紮根科技行業的研究,努力使投資者參與分享科技變革的紅利。”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本觀點僅代表當時觀點,今後可能發生改變,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保證,亦不作爲任何法律文件。投資者投資於本公司管理的基金時,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託管協議》《招募說明書》《風險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文件及相關公告,如實填寫或更新個人信息並覈對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自己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產品。投資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資存在可能導致本金虧損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不代表本基金業績表現。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並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後,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淨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擔。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