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超音波到AI影像判讀!許金川一生懸命 護肝苦行僧
肝臟權威許金川,一生懸命的護肝苦行僧,近來更把畢生經驗投入 AI影像辨識,可輔佐醫師反覆再判斷,「就像許金川教授在旁邊一樣」。( 圖/財訊提供 )
肝臟權威許金川30年來透過基金會無私奉獻,矢志消滅肝病。近來更把畢生經驗投入AI影像辨識,可輔佐醫師反覆再判斷,「就像許金川教授在旁邊一樣」。
臺灣肝病防治史上,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揮灑濃墨重彩的一筆;回首將近50年爲國人「保肝」的歷程,他腦中閃現一臺超音波。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1970年代,許金川還只是年輕的住院醫師,個性好奇又有想法;某日,聽聞臺大醫院引進剛流行的醫學超音波,便到婦產科借用1臺玩玩。不料,就這樣一頭栽進肝臟掃描的世界,成了全世界以超音波診斷早期肝癌的先驅。
如今,當年的小夥子早已升格爲「許P」(教授尊稱),在恩師「臺灣肝病醫學之父」宋瑞樓十多年前病逝之後,一肩扛下所有責任。「基金會擔子很重,10年來我都沒有長高。」個頭不高的許P,冷不防來一句冷笑話。76歲的他直言不曉得這一路是怎麼走過來的,「因爲接觸超音波,發現肝病病人很可憐,想救他們;後來做研究又做基金會,就到現在。」他平鋪直敘地一句總結。
肝病成國病 募資組基金會
曾經,肝病被稱作臺灣的「國病」。30年前,臺灣的B肝帶原者高達15~20%,平均每5口之家就有1位「肝苦人」。「那時候許多病患,整個臉都發黃、水腫,纔到臺大來看門診,一開門就跪在地上求醫師。」追隨許金川多年的好心肝基金會執行長粘曉菁,談起30年前臺灣對抗肝病的歷程,依舊感慨不已。
1986年,擔任衛生署肝炎防治委員會主任委員的宋瑞樓,全面推動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並獲得時任政務委員李國鼎的支持。許金川是宋瑞樓的博士班閉門弟子,「宋教授對我影響很大!我從他身上看到大學醫院裡面當醫師該有的角色;要把病人看好、把病人當家人,然後把研究做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還要教育下一代。」
臺大醫院曾有個傳說,不管多晚都能在許P的辦公室找到人。連衛福部部長邱泰源都向《財訊》雙週刊提到,自己在臺大醫院當住院醫師時,常常晚上10點鐘還會看到許P在舊院區晃來晃去,低着頭不知道在想着什麼。
其實,許金川是在身體力行宋瑞樓視病猶親的理念;當年肝病拖垮無數家庭,無辜生命的消逝、家屬的跪求,成了他心中難以磨滅的痛。
文章來源: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