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音走出“舒適區”:“非洲之王”被起訴

日前,歐洲統一專利法院(UPC)消息稱,華爲向德國慕尼黑分庭提起訴訟,指控傳音控股(688036)及其關聯公司侵犯其一項關鍵歐洲專利。

傳音控股迴應稱“已注意到相關事項,並將積極應對,全力保障公司合法權益”。

二次起訴

華爲此次訴訟於6月20日正式提交至德國慕尼黑法院,涉及專利EP2725797,名爲“偏移解碼裝置、偏移編碼裝置、圖像濾波裝置”。

據報道,該專利由華爲日本研發團隊於2011年6月首次申請,2012年6月通過PCT(國際專利合作條約)擴展至歐洲,核心是通過限制偏移位深度和範圍,提升視頻編碼效率和存儲器使用率,廣泛用於智能手機圖像顯示模塊。智慧芽專利數據庫顯示,該技術能解決自適應偏移濾波器的存儲效率問題,對低端手機尤爲重要。

傳音控股2013年成立於深圳,以非洲爲根基,一度佔據非洲手機市場57%份額,被譽爲“非洲之王”。而傳音控股主營TECNO、itel和Infinix三大品牌手機,其產品在非洲等新興市場主打性價比,被指涉嫌未經授權使用該技術。

華爲作爲研發投入巨頭,2024年研發費用超1700億元,需捍衛其全球知識產權網絡。EP2725797專利適用於低端手機圖像處理,而傳音產品在新興市場廣泛使用類似技術,卻未獲授權。

傳音控股在專利管理上存在結構性短板,其2024年研發投入僅25.17億元,遠低於華爲不說,與小米(01810)的240.5億元相比也不在同一數量級,導致專利儲備薄弱。

此次訴訟是華爲與傳音糾紛的續集。2019年10月,華爲首次起訴傳音控股侵權,指控後者在HiOS系統預置壁紙中盜用“珍珠極光Pearl主題壁紙”,侵犯署名權與修改權,索賠2000萬元。

雙方於2020年6月和解,但細節未公開。

遭遇考驗

隨着傳音“走出非洲”,進軍東南亞、南亞及拉美市場,各類專利問題頻發。近三個月內,傳音已收到四起法院傳票。

6月中旬,HEVC專利池的兩名成員日本NEC和美國Sun Patent Trust在UPC德國分庭起訴傳音視頻編解碼專利侵權。7月,高通(QCOM)在印度起訴傳音侵犯四項非標準基本專利。

有分析指出,傳音崛起於非洲,當地知識產權法不健全,其“土法創新”(如深膚色拍照優化)依賴渠道而非技術,但拓展印度、歐洲等成熟市場時,法律環境突變。高通訴訟中,傳音辯稱“新興市場不應按全球費率支付過高許可費”,但高通反駁“傳音絕大部分產品未獲許可”,暴露傳音在全球專利體系中的被動地位。

市場擴張壓力是另一推手。

傳音控股2025年一季報顯示,營業收入130.04億元,同比下滑25.45%;歸母淨利潤4.9億元,同比暴跌69.87%。Canalys數據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傳音在非洲出貨量900萬部,份額47%,同比下滑5%;而小米出貨量大漲32%,份額升至13%,侵蝕傳音“舒適區”。

爲求增長,傳音進軍兩輪電動車(如Revoo品牌),但重資產運營加劇成本負擔。而不斷增多的專利訴訟,則成爲“非洲之王”走出非洲後遭遇的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