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聽-走出拖延的舒適圈

黃金屋隨手翻》名人書單 https://bit.ly/4j0b0dd 圖/好的文化提供

拖延就像一個溫柔的陷阱,表面上讓我們獲得短暫的輕鬆,實際上卻在悄悄偷走我們的時間和機會,減少成就感。及時走出拖延的舒適圈,是提升效率、實現目標的關鍵一步。請記住,我這裡說的拖延的事情,是那些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事情。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每拖一秒,就少了一秒把它做好的可能。想要擺脫拖延的困擾、提升做事效率,關鍵要敢於跳出「等一下再做」的舒適圈。

第一,自我覺察:如果拖延後還能掌控局面,不影響結果,那暫時不調整也無妨。但如果你意識到,自己經常拖着重要的事不做,甚至影響到工作進度、身體健康或人際關係,那就得趕緊敲響警鐘。

這時候不妨多問問自己爲什麼會拖延。是因爲任務太難不知從哪下手?還是單純地沒有心情去做?再想想:拖着不做,真的能讓事情變輕鬆嗎?透過不斷追問,才能找到拖延的真正原因。

第二,看見後果:當你暫時不想做某件事時,要想一想:現在做和以後做,分別會帶來什麼結果?把利弊一條條列出,就能避免因爲一時逃避,把小問題拖成大麻煩。比如拖延工作彙報,可能換來短暫輕鬆,但最後熬夜趕工不僅累,還容易出錯。要時刻提醒自己:問題不會因拖延消失,反而會像滾雪球一樣,愈滾愈大、壓力愈來愈重。

第三,拆分任務:將任務分解成更小的目標。面對一堆待辦事項,你會感到無從下手。就像要打掃亂糟糟的屋子,光想想就頭大。這時候不如把事情拆解,先專注整理房間的一個角落,設定十分鐘的小目標,完成後獎勵自己吃點小零食。一旦你開始行動,你可能會一口氣打掃完整個房間。這種方式把「不可能」、「很困難」變成一個個「小輕鬆」,做事的動力自然就有了。

第四,尋求幫助:當面對複雜且棘手的任務時,獨自硬扛往往會加劇拖延心理。這時候,可以向身邊有經驗的人請教。藉助他人的經驗和智慧,不僅能快速攻克難點,還能減少挫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