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未談臺灣! 日媒:高市早苗事前和川普「溝通臺海風險」
▲日媒報導,高市早苗早在川習會前就提前與川普溝通臺海風險的重要性。(圖/路透)
記者王佩翊/綜合報導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任後積極在外交場域發揮關鍵作用,特別是在處理臺海議題上引起關注。據日媒報導,高市在與美國總統川普會談時,花了相當多時間說明臺海局勢的重要性,以及「一旦臺灣有事,美國利益將受巨大沖擊」等內容。外界認爲,正因她的事前溝通,使得後續「川習會」時,習近平沒有獲得機會在會談中提出中國對臺灣的主張,而這也是高市早苗鮮爲人知的外交功績。
根據週刊POST報導,高市上任後,陸續與川普及習近平分別進行日美與日中高峰會談。她10月30日上午前往南韓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在會議開始前,她先與臺灣代表林信義寒暄,傍晚再與習近平會面。
值得注意的是,高市當天在社羣平臺X上,並未第一時間公佈與習近平的合照,反而先上傳與林信義的合影,隔天更再次上傳該張照片。這一連串動作,被視爲高市向外界傳達「日本無法坐視臺灣有事」的訊息。
美國中央情報局時任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2023年曾透露,習近平已指示解放軍在2027年前做好成功犯臺的準備,不過習近平近來不斷清洗解放軍高層,有分析認爲,相關攻臺計劃有可能延宕。
近年中國對臺灣周邊的軍事動作持續增加,包含多次大規模軍演與臺灣周邊海底電纜頻繁受損事件,引發外界疑慮。臺灣近期也在臺北舉辦「2025臺歐海底電纜安全合作論壇」,擔憂這是中國的資訊封鎖手段,呼籲各方重視海底基礎設施安全。分析指出,整體情勢如同「沒有硝煙的戰爭」。
美國拜登政府曾多次對臺軍售,支持臺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相較之下,川普政府先前曾拒絕批准逾4億美元(約新臺幣120億元)對臺軍事援助,顯示美國對臺政策可能存在不同路徑。當時外界也一度推測,中國可能以取消稀土出口限制作爲談判籌碼,換取美方在臺灣議題上的立場表態。
報導也提到,高市在10月28日與川普共進午餐後,兩人搭乘直升機前往美軍橫須賀基地,登上核動力潛艦喬治華盛頓號。雖然媒體多聚焦於她在艦上笑着跳躍的畫面,但據悉,真正核心內容是雙方在此期間花了大量時間討論臺海安全情勢。
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峰村健司表示,高市向川普詳細說明「臺灣有事」可能爲美國帶來的損失,使美方高層意識到此事的急迫性。他強調,「川習會」中沒有出現臺灣議題,並非川普漠視臺灣,而是高市事前溝通奏效,讓中方無法藉此推動自身主張。他形容這是高市在峰會中「鮮爲人知但相當重要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