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前氣氛謹慎 專家:不必期待突破、重點在後續談判
美國總統川普(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2019年在大阪G20峰會舉行會談。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30日上午在南韓釜山會晤,目標是爲日益緊張的雙邊關係降溫。NBC新聞報導,兩人預計討論關稅、芬太尼及稀土資源等議題,同時把更重要的議題留到之後再談。
隨着11月10日達成關稅協議的最後期限臨近,川普最初針對芬太尼流入美國的打擊行動,現已擴展到更多貿易與安全議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的工作預期是川普與習近平將同意暫停爭端,而非達成全面協議。
據報導,北京可能放寬戰略性稀土的出口限制,華府可能暫緩大規模調高關稅,雙方也可能採取象徵性措施,如中國擴大購買美國農產品。習近平也在考慮對芬太尼化學品採取行動,可能側重於切斷與幫派相關的洗錢網絡。更全面的協議,可能將安排在川普明年訪問中國時再行公佈。
知情人士透露,川普與習近平都希望此次會議在形象與策略上順利落幕。曾任美國國防部長赫塞斯資深顧問的考德威爾(Dan Caldwell)表示,川普應因其「務實的對中政策」而獲肯定。他說:「很多人以爲他會本能地對中國採取鷹派立場,但實際並非如此。」
不過,考德威爾也提醒,不應期望此次川習會帶來突破。他說:「我認爲,整體進展不會取決於一次會議。理想情況下,會議順利進行,但整個過程不會僅靠一輪談判。」
換言之,這次會晤的主要目標是取得足夠進展,爲後續談判鋪路。亞太地區分析人士也認爲,達成全面協議的空間有限。香港城市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曾敬涵表示,川普與習近平不太可能達成解決美中長期結構性分歧的全面協議,「但非常可能達成某種共識和協議」,因爲雙方都希望「稍微降溫」。
曾敬涵補充指出,希望是雙方能採取「不那麼激烈」的言辭,美中雙方都可能會回去並宣佈會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