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無預警開拆白宮東廂 「工地秀」成華府另類觀光景點

川普20日無預警開拆白宮東廂,圖爲22日由與東廂一街之隔的美國財政部樓頂攝得的拆除現場。(美聯社)

美國聯邦政府本月1日因預算僵局陷入關門處境,至今未解。政府熄燈導致首都華盛頓特區許多旅遊景點跟着關閉,但有個引發批評與抗議的「即時現場」近日成爲另類新興景點:美國總統川普執意拆除的白宮東廂(East Wing)。

綜合路透社、美聯社報導,白宮是全美重要歷史地標,外號「人民之家」,也是華府重要觀光資源。白宮1800年迄今一直是美國總統官邸,東廂建於1902年、1942年擴建,歷任第一夫人遵循傳統在此辦公。川普的金色宴會廳施工計劃7月發佈後,白宮參觀活動暫停,第一夫人與幕僚辦公室、社交辦公室、軍事辦公室、訪客辦公室暫遷白宮園區其他地點運作。川普要在原址興建佔地9萬平方呎的宴會廳,比白宮主體面積5.5萬平方呎大了許多。

原本統一接待遊客的入口也在東廂,此刻由鐵絲網包圍,滿地瓦礫,塵土飛揚,施工噪音不斷。有些遊客到場才曉得東廂要拆了,圍籬阻隔了觀光客視線,僅能瞥見頂端。也有人走到鐵絲網外圍目睹「歷史現場」,高舉手機設法捕捉清晰的拆除畫面。

費城79歲遊客範伯格(Jonathan Fineberg)目睹拆除中的東廂,不禁說道:「這個國家處處都有無家可歸、捱餓的人,這個白癡居然爲了這種事情砸大錢?」川普此前翻修白宮玫瑰園,草坪鋪了地磚還架起黃色的露臺遮陽傘,範伯格的妻子對此也頗爲感冒:「這裡現在看起來像超貴的飯店。」

川普經常炫耀自己地產大亨的建築主張。他本週表示原本的東廂太小了,改建東廂不會讓白宮建築羣變動太大,大衆無須爲此難過。他認爲白宮沒有足夠空間供國是訪問與其他盛大活動之用,歷任總統老是在草坪臨時搭建大棚子,川普覺得實在寒酸。有些保守派人士以東廂「又舊又小」爲由支持川普,例如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副總裁柯茲(Victoria Coates)認爲,金色宴會廳「將令白宮增色不少,美學層面不會構成嚴重傷害」。

德州52歲科技業人員衛德(Kevin Wade)批評川普撒謊,「他說不會動到任何東西,會很靠近但不會碰到,現在卻徹底破壞」。任職製藥業的32歲華府越南裔居民阮艾迪(Addison Nguyen)說:「到頭來這只是川普的面子工程之一,無論他做什麼決定,似乎都沒有查覈與制衡機制。」

少數遊客正面看待。加州遊客哈貝特(Erich Habelt)說:「這是他的房子,可以隨意處置,再說他自掏腰包,花的不是我繳的稅金。我沒意見。任何老房子都需要翻新。」然而白宮實際上是美國政府財產,並非川普所有。阿拉巴馬州居民賀契森(Herb Hutchison)說,有些曾到訪華府的朋友認爲白宮需要更大的會議室或一座靠近主體的大廳,「即將興建的這棟建物聽來能滿足需求,我認爲好處不僅僅是讓白宮比以前更好而已」。

美國史上也曾有總統在白宮施工而遭遇反對,例如傑克遜總統1830年增建北門廊(North Portico),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902年拆除溫室、增建西廂,杜魯門1950年代把陽臺擴充爲如今的「杜魯門陽臺」(Truman Balcony)。

民主黨國會議員認爲東廂改建計劃未經正規管道並質疑資金來源,部分媒體批評計劃不夠公開透明。這場工程所費不貲,7月公佈計劃時金額7億美元;上週川普提高至2.5億美元,23日又說要3億美元,當天稍晚他宣稱籌到3.5億美元。工程款由谷歌等美國科技巨頭這類私人捐款支應,川普個人也出資但比例不明,對此他表示「還沒完工,無法奉告,如有需要我會捐款補上」。

工程款節節高升,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稱這是任何建築工程都有的情形,「總統聽取建築師與建築公司說明後,計劃有了改變,爲使東廂保持現代化與美觀,成爲真正堅固安穩的建物,現行第一階段實屬必要,總統盼爲『人民之家』做出應有貢獻」。川普周20日在毫無預告的情況下拆除東廂,未獲聯邦政府有權管轄白宮改建工程的國家首都規劃委員會、聯邦美術委員會批准,兩個委員會均因政府關門而停擺。川普幕僚表示,總統無須取得拆除許可,施工計劃很快就會交給國家首都規畫委員會,委員會主席是白宮幕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