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爲何「單挑」日、韓先課稅?專家評2訊號:他沒耐性了
美國總統川普7日率先宣佈對日本、南韓發出關稅信,課徵25%關稅,專家評論,川普先對日、韓出手,意在凸顯與兩國在汽車業的巨大貿易逆差,另外也顯示他對談判進展緩慢失去耐性。(圖/路透、美聯社)
美東時間7月7日中午12時一到,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日本、南韓發出關稅信,課徵25%關稅,他後續又宣佈對12國課徵關稅,專家評論,川普先對日、韓出手,意在凸顯與兩國在汽車業的巨大貿易逆差,另外也顯示他對談判進展緩慢失去耐性。
川普7日率先對美國在亞洲最密切的2大盟友開鍘,後續又宣佈12國關稅,他當晚表示,是對已經談過、而且不認爲能達成協議的國家寄出關稅信。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野村綜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執行經濟學家木內登英(Takahide Kiuchi)評論,川普顯然想要「單獨挑出」日、韓,以強調汽車貿易不平衡的訊息,「對日本而言,這就像懲罰」。
日、韓在汽車貿易方面對美國出超,是川普對日韓不滿的主要因素,一直以來川普也多次抱怨和東京「非常難」以達成協議。
川普4月2日「解放日」宣佈針對各國的對等關稅以來,日本是最先和美國展開談判的國家之一,不過雙方在川普課徵的25%汽車關稅方面卡關,導致談判遲遲沒有進展,日方代表赴美談判8回只換來川普抱怨東京「被寵壞了」,不過日經亞洲也評論,和握有稀土資源的中國相比,對川普來說,日本和南韓顯然更容易對付。
另外香港《南華早報》引述分析人士指出,川普對日、韓單方面宣佈25%關稅,以及對其他十多國祭出稅率不等關稅,顯示他顯然對談判進展緩慢感到不耐煩,正利用威脅來推動談判,尤其日、韓是美國的2大貿易及戰略伙伴。不過傳統上,貿易談判通常需要經過數月、甚至數年來推動,而不是川普希望的幾天內達成。
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總裁柯特勒(Wendy Cutler)告訴《南華早報》,近幾周來川普對日本的不滿情緒愈來愈明顯,部分似乎源自於美國「毫無根據地期望日本會是一個容易談判的夥伴」。
他對川普對日、韓徵收關稅的舉動感到失望,因爲日、韓長期以來支持美國經濟安全,並在近年來投資美國製造業,他認爲川普的舉動對其他貿易伙伴傳遞了「令人不寒而慄的訊息」。
不過新對等關稅稅率延至8月1日才實施,讓雙方仍有3周時間繼續談判,川普也在關稅信中強調,關稅是修正兩國多年來貿易逆差的必要手段,根據雙方關係,可能進一步調整關稅稅率。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Yun Sun)認爲,川普發出的關稅信,是促成7月9日談判大限前達成協議所做的努力之一,如果日、韓願意讓步,這些信件可能被取消。
荷蘭國際集團(ING)首席國際經濟學家奈特利(James Knightley)表示,「我們要記住川普總統認爲關稅是可以達成多重目標的工具」,其中之一是作爲刺激製造業迴流的方法,以此進一步創造就業機會、增加收入、保障供應鏈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