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討厭「盟友的剝削」 美學者:亞洲國家應對國防負責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漢密爾頓中心戰略與治國學教授米德。(圖/記者陳冠宇攝)

記者陳冠宇/臺北報導

臺海情勢緊張,美國學者認爲,臺灣在重建國防方面步調緩慢、效率不彰,無法達到嚇阻作用;同時,美國總統川普討厭「盟友對美國的剝削」,因此亞洲國家應該要爲自己的國防負更多責任。

由陸委會委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辦理的「美中競爭下的中國大陸情勢與兩岸關係」國際研討會今(21)日於臺北舉行,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漢密爾頓中心戰略與治國學教授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及詹姆斯敦基金會主席孟沛德(Peter Mattis)發表專題演講。

米德以《川普時代下的美中關係》(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in the Age of Trump)爲題進行演講。對於美國可能離開亞洲的疑慮,他澄清,美國利益促使一任又一任總統參與到亞洲事務中,而他認爲這將持續下去,同時,美國一直試圖阻止單一強權在印太地區行使霸權,也包括應對中國的崛起。

米德指出,在處理中美關係時,美國政策經歷不同階段。二戰後,美國歡迎德國和日本進入全球經濟框架,以加強這些國家的民主,並建立經濟關係網絡以確保和平。美國曾希望這對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也能奏效,但結果令人失望,美國現在接受該政策的失敗,並轉向新的方向。

米德提到,要理解美國總統川普,無論是在兩岸關係或印太政策,都需要區分兩件事。一是川普希望美國的國際關係產生結構性變化,另一個是他獨特、戲劇性的外交和政治風格。

從個人層面來看,米德認爲,川普討厭「盟友對美國的剝削」,並認爲以色列比多數北約盟友是更好的盟友,因爲以色列在自我防禦上花費更多,對自己在中東的目標與承諾比美國更堅定。

而在亞洲,米德舉例,日本忽視自身國防,並在美國的安全保護下,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川普希望改變這一點。因此,川普希望改變聯盟體系的安全和經濟層面,儘管這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川普還認爲,亞洲國家需要爲自己的國防負更多責任

孟沛德以《臺海穩定的幻覺》(The Illusion of Stability in the Taiwan Strait)爲題進行演講。他表示,在經濟問題日益加劇之際,北京加倍強調民族主義,大力投資於解放軍,擴大與集中統戰系統,併發出了明確解決臺灣問題的意圖。

然而,孟沛德認爲,臺灣在重建國防方面步調緩慢、效率不彰,包括從義務役到志願役「胎死腹中」,削弱了軍隊,無法達到嚇阻作用,同時也沒有投資於更加了解中共及解放軍。對此他認爲,臺灣三大政黨都要起身帶領。

▼詹姆斯敦基金會主席孟沛德。(圖/記者陳冠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