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看中美關係 黎安友:川普只想美國的問題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James Nathan)。圖/陳碧芬
中美貿易代表將開始通話,找出解決雙邊貿易爭端的方法,爲川習會營造最佳氛圍,達成各自的政經目的。惟,美國中國研究學者黎安友(Andrew James Nathan)指出,川習對話不會有任何結果,美國和中國的四個競爭:國安、外交、貿易、技術,每一項都看的出來,中國有較好的把握,尤其技術部分。而川普上任來的政策,都只想解決美國自己的問題,沒有真正優先考慮中國問題,也不會把臺灣地位列爲議題。
黎安友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哥大被川普政府大砍預算,仍計劃籌備臺灣中心(Taiwan Center)」,要發展美國東岸唯一的臺灣研究基地。
黎安友指出,此次訪臺前,氣氛上美方評估習近平可能會認爲,現在是攻打臺灣的好時機,但他個人這一週來與臺灣政學界討論後發現,習近平「不會這麼做」,而會觀望是否能與川普談判;或川普是否會找到某種方式,自願放棄美國對臺灣、亞洲的承諾,尤其川普言行,已造成美國信譽和影響力大程度的被削弱。
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提醒,臺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在降低。本來川普就把臺灣比喻成「筆尖」,中國大陸是「書桌」。川普團隊普遍認爲,「爲臺灣打仗明顯不符合美國利益」,隨着臺積電及其羣聚公司陸續移往美國,戰略價值將更低。對臺灣及美國最好的情勢,是讓現狀維持得愈久愈好。
黎安友強調,現階段美、中都有各自內部問題和外部挑戰,包括經濟、國防、政府財政等,美國面臨政治派系極端、製造業空洞化,關稅貿易戰更直接損害盟友關係,但須承認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經濟體、擁有健全法治體系、創新技術優勢,中國出口到美國都是美國需要的製造品,技術發展即使被美國刻意圍堵,多達44項世界頂尖,川習透過條件交換達成協議,實在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