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全球外交策略都有稀土的影子 分析:但1關鍵仍難解決

川普總統四處佈局,確保美國稀土供應來源。川普(右)10月20日在白宮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左)簽署稀土礦物協議,設法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美聯社)

川普總統很早就在尋求並確保稀土的來源與供應,自從展開他第二個任期以來,每一個外交動作,從與中國的貿易戰、俄烏戰爭的和平進程,乃至於宣稱加拿大爲美國第51個州、甚至於吞併格陵蘭島,都可以發現關鍵礦產資源的身影,但仍有關鍵技術取得不易的障礙。

新聞網站Axios在8日一篇分析指出,川普發動的全球貿易戰,對每個國家幾乎都無往不利,唯一例外是中國,不但踢到了鐵板,更發現在稀土問題上遭狠狠卡脖子。

中國對稀土以及其他稀缺礦產實施管制供應,即時令美國陷入困局,這就是爲何川普別無選擇,急於與北京簽署爲期一年的貿易休戰協議,目的就是期望以時間換取空間,在全球尋找替代來源的原因。

全球所有分析都指出,礦產資源已成爲外交政策中最有力的籌碼,川普目前最急於的,就是尋找礦產資源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從早前與巴基斯坦在稀土領域的合作,收到首批稀土原料開始,華府還先後與澳、日,以及東南亞多國達成合作協議。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10月中訪問期間,川普爲達成礦產合作協議不惜讓步,就是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建立屬於西方世界的稀土供應鏈體系。一旦完全實現,將確保未來幾十年的稀土供應。

川普之後在出席東盟峰會期間,以降低至零關稅爲交換,與馬來西亞、泰國,以及柬埔寨分別簽署了礦產協議。

再到最近期,川普6日在白宮與中亞5國︰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及烏茲別克國元首舉行會談及工作晚宴,聚焦關鍵礦產供應鏈合作。中亞地區富含稀土、鈾、銅等戰略資源,鈾產量約佔全球一半。

川普動作頻頻看來取得積極成果,使得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 日前也不禁說,美國將在兩年內實現替代措施,中國在稀土領域對美國的影響「最多隻能持續12到24個月」。

然而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關鍵礦產安全項目主任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向Axios指出,儘管近期這些進展是很成功,然而不可能在一年內實現自給自足,因爲關鍵的提取技術還是在中國手裡。